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呼唤“达尔文”

(2010-10-28 14:15:38)
标签:

动车

技术环节

反思

敬畏科学

分类: 杂文乱章

                科学呼唤达尔文

    题记:在动车发生了惨祸之后,我想到了自己以前写的一篇拙文,当我静下心来再重新审视这篇文章时,我触摸到了一种叫良心的东西。

    近日我读了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导言»一文,虽然对其中有关物种起源的观点性论述并不十分感兴趣,也不太清楚种、属、目等生物学专业术语的定义和概念,但我却从作者客观、严谨、准确的阐述中体会到了一种科学的严肃性,这种严肃性不仅是科学本身的内在规律使然,在更大的程度上它还体现在一个科学工作者对工作虔敬、热忱、谨慎、执着的态度上。

    达尔文从1831年至1836年通过五年艰苦的环球航行考察大陆海岸沿线的动植物、地质地貌情况以取得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然后他为了探讨物种进化的问题,为了尽可能多地把握充分证据, 他又花费了14年的时间去搞科学实验,从家养动物到栽培植物,他都亲自动手,认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同时,他还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当时其他的育种学家、园艺学家的实验、理论相对照、相结合,总结异同点,最终形成了人工选择的新理论。从1836年他结束航行回国以后算起,到1859年他出版«物种起源»一书,这期间是23年漫长的实验、搜集资料、作札记(注意:不是论文)、整理札记的过程。23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之间,但对于一个寿命为73岁的人来说,这几乎是他有效生命的二分之一。用23年的时间去成就一本书的出版,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达尔文对科学一丝不苟、慎而又慎的态度。他在导言中这样写到: 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注: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做了一些札记。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一百多年过去,我们今天读达尔文的这段文字,仍然可以看到他身上所特有的一种谦虚和谨慎在熠熠生辉。科学发展到了今天,时代造就了一大批象达尔文一样优秀、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甚至大大超越了达尔文的科学工作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兴盛发达的终极动力,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自豪。然而,我总觉得在其中的某些精英身上缺少点什么东西——一种含蓄的、稳健的、冷静的、从容的、坚忍的精神内在。环顾四周,我们俨然生活在一个充满雄厚知识和智慧的氛围中,各行各业总有一些以专家、教授、学者自居的人,他们动不动就发表论文,少则十几篇,多则上百篇;动不动就出专著,少则几本,多则几十本,他们似乎总是有研究不完的课题,不管这些所谓的课题是否有研究和开发的价值,只要能翻个新花样,哪怕是新瓶装旧酒,也要想方设法让它们变成白纸黑字在某些刊物上亮亮相,以显示自己的学识才华和科研建树。由此,老者则愈发表现出了自己在本领域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因此开始忙于被邀四处讲学、做演示,忙到被人讥讽为走穴式”的讲学时,腰包里的票子也到了足够让人窃喜的程度;少者则是厚积薄发,名声大振,为自己以后晋级评职称积攒了充足的分值,出名之后还愁利不来吗?至于论文、专著中所提出的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有充足的实证做支撑,是否能经得起实际生活和生产的考验,这测评一项科研成果的最重要的环节只因不是三天五日就能完成的、最终也就无人追究问津了。举现实中的一个例子。很多婴幼儿奶粉广告都自称添加了DHA和ARA这两种物质,据广告资料称,这两种成分经科学实验证明是婴幼儿成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和视力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于是很多奶粉因此而热卖,商家自然赢得了极大的利润。但前不久某一官方媒体披露目前国内外尚无任何科学实验能够证明这两种物质有助于人体大脑和视力的发育。那这广告中所称的科学实验”又源自何处呢?我想厂方是没有这个胆量去擅自非法捏造的,那它们就一定是来自于某些专家、教授撰写的医学、营养学的论文、专著,若果真这样、他们就应拿出充足的研究证据来自圆其说,为自己的科研结果负责,以正视听。这里我不想对这种缺少充足实验证据却又被堂而皇之冠以科学”的广告内容以及由此给公众带来的消费误区说些什么,我只想说,它的危害在于不但严重损害了科学的神圣性和严肃性,还于无形之中建立起了一种伪科学的社会人文环境,如果在一个本来就充斥着造假、售假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再对科学领域以及引领公众提高精神境界、提升物质文明的专家、教授、学者产生怀疑、甚至是一种鄙视,那人们还会相信什么?还能崇尚什么?        达尔文花费近30年的时间探究物种起源这一个问题,在他50岁时才出版了第一本专著——其进化论著作的绪论部分«物种起源»一书,这几十年的辛苦工作在今天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太费成本ֻ太不划算的付出。然而,我认为这种劳动为他赢得的不仅是一种伟大的成就,还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精神特质,为后世所景仰,这就是他对科学始终保持着一种热烈而又谨慎的、纯净而又坚韧的追求。这种精神内在带给人类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学术本身的价值,因为它可以涤荡那些时刻在腐蚀人们灵魂而又久除不去的自私、龌龊的东西。尤其让人感动的是,他在写书的过程中,获悉曾在马来西亚做过同样研究的华莱斯也得出了与他相同的结论,于是他连同华莱斯的论文与自己的«物种起源»一并发表出版。这种博大的胸襟,不仅体现了他对自己同行辛勤工作的肯定、扶助与支持,更显示了他科学与智慧是人类共有财产”的伟大理念。相比之下,现实中那些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的人、打着科学”幌子四处招摇撞骗、急功近利的人是多么卑鄙无耻!

    当今科学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渗透是如此广泛而深入,这就愈发要求人类对它要保持一种严肃、谨慎、精细、虔诚之心。我相信在他人耽于世俗中的名利诱惑时,神圣的科学会让成就载着耀眼的光环在心无旁骛的虔敬者身边悄悄降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