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动在心灵深处的那股暗香……

(2007-09-07 09:55:58)
标签:

感悟随笔

       浮动在心灵深处的那股暗香……
          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渡好时光。
这是由近代著名音乐家黄自作曲、刘雪庵填词的一首歌曲。其明快的曲调、淳朴自然而又富诗韵的歌词,勾画出的是一幅雅致而又带田园风情的美景,馥郁的梅香和淡淡的书香伴着悠扬的旋律似乎扑面而来,将歌者吸引到一种欢快开阔自由的境界中去。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立即就被深深感染。那时我正上高中,象一个会喘气的做题机器游弋于无尽的题海中,一天天重复着没有任何旋律和色彩的日子。偶然一次机会,母亲在饭桌上回忆起了她的中学时代,便随口哼唱了这首歌,我记得自己当时十分吃惊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学生居然能学唱到如此动听欢快的歌曲。看着母亲那幸福激动的神情,我突然很幼稚地羡慕起她能生活在那个离乱的时代。因为那时没有象今天这么多考试的围追堵截,于颠沛流离中还有音乐老师教唱这么优美的歌曲。我能想象得出那种精神的充实、心情的放松一定冲淡了当时生活的艰苦,否则,半个世纪后,她回忆的眼神中怎能会放出熠熠的光彩呢?

       后来我上了大学,浏览的书籍多了,才知道它是一首儿歌。对于这种界定我当然不会去做自己的思考,因为多年的教育已经让我习惯了老师和书本都是正确的学习意识。等我真正去用心唱这首歌、体味它的真意时,已经是在我做了母亲之后了。那是一个冬日的上午,我领着四岁的儿子在我家附近的一片树林中漫步,天清冷得很,日头因着薄雾的遮挡而泛着一种懒散的白光,映得这片树林凝重而苍老,林外不远处时隐时现的幼儿园红红绿绿的二层小楼多少给这里增添了些色彩。落叶满地狼藉,随着我俩的脚步哗哗作响,衬得周围一片寂静,偶有立于枝头的鸟儿一挫身飞向远方,才给这片林子带来些活气,一切都显得那么冷清而萧瑟。儿子边走边俯身捡拾一些他觉得有趣的东西。我们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忽然在那潮湿而略带枝叶腐败味的空气中,我闻到了一股香气,时浓时淡,似有还无,猛吸两口,还会从中嗅出一丝甜味……我正疑惑香气的来处,鼻尖眼亮的儿子一下子就发现了三四米外的几株梅树。我惊诧地问他怎么知道这是腊梅,他得意地告诉我说前些日子幼儿园的老师曾带着他们来过这儿,是老师指点给他们的。走近一看,果然是几株不足两米高的小树,枝条上散落着深黄色的小花,一点儿也不惹人注目,倒是那些树枝因着欹曲疏朗的姿态,在周围粗壮挺拔的大树映衬下,显得娇小灵秀,别有一番韵致。我随手折下一根梅枝,递给儿子,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抚摸着,贪婪地嗅着,不住赞叹着其浓郁的香气,小脸上挂着满足开心的笑容。我拿出随身带着的小棉垫子,在树旁的一块青石上坐下,静静地看着他挥动着梅枝跑来跑去,蓦地便回想起了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这首《踏雪寻梅》,那一刻有一种兴奋和冲动促使我给儿子唱起了这首歌,“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渡好时光。在一遍遍的轮唱中,我觉得寒冷萧瑟带给我的那份沉郁象林中的薄雾一样渐渐消散去了,一种暖暖的情愫在心头渐生渐起,继而演化成一种轻松和喜悦的感觉,指引着我的记忆航船驶向了少年时代……那时,我们这座省城因着泉水的丰沛甘洌而名扬天下,冬天湿润多雪,天也不很冷,孩子很少蜗居在屋子里。一到雪天,室外更成了我们嬉戏的乐园。伙伴们或滚或爬,没有谁去在意是否弄湿了破旧的棉衣,即使脸颊双手冻得通红,也没有人肯戴手套围巾,好像那样就阻断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爱抚。当男孩子在雪地里撒欢时,多数的女孩子只是安静地玩一玩堆雪人盖房子的游戏,也有去腊梅树下折枝摘花的,那时梅树种植得并不多,可是花期很长,大路旁、小院里,偶有那么几棵,都抖擞着精神争先恐后地在雪中怒放,梅因有雪,更添一份姿容,雪因有梅,顿消一股杀气,而多了几许柔情。现在想来,这样美的境地与肃杀”“萧瑟这些词语是不沾边的,其实,冬天比其他任何季节都更多地提供给了我们与自然亲近融合的机会:寒风给予我们一种肉体的磨砺,以便人类更能适应气候的多变;低温帮助我们消灭那些致病菌,使这个世界更加洁净;雨雪在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生命之源的同时,还将赐予我们一个好的年成;即便冬日百花尽杀,大自然还未忘记以腊梅的盛开向这个雪白的却稍嫌单调冷清的世界播撒着醇香,涂抹着色彩,这才是冬天特有的美,真正的美。     
       可是,这一切昔日的寻常之景,在今天却成了一种奢望。如今季节的轮回交替已没有了很明显的界限,时至隆冬,室外依旧温煦如春,暖冬宛如一个表面温柔而内里冷酷的杀手,将大批老人和孩子逼进了医院;早年已然大雪纷飞的日子,今天却因久旱不雨而使大片农田荒芜废弃;城市里高大的玻璃窗将孩子隔绝在了一个恒温却无新鲜空气的“集装箱里,那一双双本来明澈如水的眸子因缺少甘霖的滋养而变得空洞、暗淡、短视乃至冷漠。而这一切似乎于冥冥中验证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正确性与神秘性。因为在大自然出现种种异常现象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也在变化扭曲着。社会生存竞争的激烈严酷,使人们的行为直接指向功利性目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成为许多人疯狂追求的生活元素,它们几乎把持钳制着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让人整日纠缠于得失之中而不能自拔。人们整日行色匆匆,奔忙在由欲望抑或野心牵引的利益之路上,似乎无暇去仰望一下头顶上的蓝天白云,也无心去留意身边的花开花谢,更无从感知并享受华夏先贤给我们传承下来的读书的雅趣,那山中寻幽,月下吟诗,海边咏叹,花下闻香所特有的美妙意境正氤氲般的在人们精神世界的上空飘散,也许正因如此,眼前这几株集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傲岸、坚强于一身的梅花才会在她最应独领风骚的季节显得如此落寞、孤单而了无生气。
  

      那一天,我和儿子在树林里徜徉了一上午,我们把折的几枝梅枝小心翼翼地放在书包里,准备带回家插养在瓶中,让她的芳香去熏染我们那间昏暗、潮湿而略带霉气的小屋。阳光洒在我们回家的路上,来往的车辆呼啸而过,象是在张扬着一种特有的浮华,我忽然觉得,这首《踏雪寻梅》被早早地界定为儿歌,单单为孩子们所歌唱,是一种多么幼稚浅陋的做法,在今天这个充满太多躁动、喧嚣、奢欲的世界,我们每个成年人不更应在心灵深处时时唱响她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流水的日子
后一篇:诗韵<br>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