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心入,情入:融情入心
(2010-04-15 10:09:43)
标签:
师旅贴心人基层精力思想认识教育 |
分类: 心理學 |
“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
伱只是一个局,而我却入了迷。
工作,不仅要“身入”之,更重要的是“心入”之。唯有“心入”方能“深入”。心、身都“深入”了,才能“认识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你是一场意外,我接受这种安排,暧昧本就是伤感的,可以离别,甚至消失。
身入菩提心自净,心入菩提性自明;
《庄子》上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如果我们真的在明月下少一些言词,多一些敬慕的心,去仰望流光,把它储存在心灵之内,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拥有那份“孤光自照”。所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让我们召唤明月入心入怀吧,这是节日里真正的仪式。如果我们真的对明月多一些瞩目,月光也将更多地眷顾我们的人生。
心入才能真深入 务实才能真落实
用使命凝神聚气,用责任激发动力。
“身入”更要“深入”
“身入”与“深入”,虽一字之隔,却是形式与内容的本质差别。“身入”是“深入”的基础,“深入”是“身入”的深化。没有“深入”的“身入”,只能游离于形式,浮于事物的表面。这样的身入基层,既体察不到真实情况和群众意愿,更不可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反而会使群众失望,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组工干部自身形象。
身入心入情入
“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
“动心”更“动情”,只有情系社区,才会甘做群众贴心人。
身入+心入=深入
“你要找什么知识,蹲在机关里是找不到的。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势必挨打”,“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深入,显像是“身入”,根本在“心入”。
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做到“深入”,光“身入”还远远不足,必须真心实意地以“心入”带“身入”,在真正做到“身入”的同时又真正做到“心入”,既乐于下基层察实情,又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向群众汲取智慧,为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做实事,并使深入基层调研活动成为自己践行职责的一种风尚,一种常态。
理论学习是一个“软指标”,最容易走过场,但又是硬任务,最考验一个人的思想和作风。理论学习欲掌握实质、领悟精髓,必须深入,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心入”。
“心入”先得上心,在思想认识上真正重视起来。埋头拉车忘记抬头看路可能丢失方向,身陷事务疏于学习可能劳而无获。师旅团级单位处在抓工作、带部队和组织完成任务一线,加强理论指导、注重把握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有的同志常常抱怨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总是强调事情多无法集中精力,把放松理论学习归咎于客观因素、推诿给外界环境。事实上,时间再紧也是可以调整成“块”的,精力再散也是可以聚焦成“点”的,关键还是一个态度和认识问题,是一个决心和毅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学习既是一个具体行动和实践过程,也代表了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认识。
“心入”还得用心,在肯于吃苦、善于学习上下功夫。学习既要花大气力下苦功,也要讲方法找门道。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是粗粗翻看一遍理论原著,草草浏览一番基本观点,而是要逐章逐篇阅读不落内容,逐字逐句琢磨不留死角。如果坐不下来、静不下心,就难以深入进去,在理论学习量的累积中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师旅团级单位离官兵最近、贴实践最紧,联系实际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更容易找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更容易掌握科学理论活的灵魂,更容易使读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更容易使科学发展观成为观察、分析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心入”更得专心,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胸无杂念、心无旁骛。“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师旅团级单位党委机关直接带兵管部队,工作头绪多,担负任务重,牵扯精力大,理论学习更需要在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上下功夫。事实证明,只要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科学统筹,做到周密计划、合理配置,大小工作区分轻重缓急,能兼顾的尽量兼顾、能压缩的尽量压缩,充分挖掘时间、积极利用时间、抓紧点滴时间,就能够有效排除各种干扰,切实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到学习上来。
1、爱就是了解。
2、爱就是关怀。
3、爱就是责任。
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孩子们人格的大树就从此矗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