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泯恩仇

标签:
婆婆老妈恩仇婆媳阿文教育 |
分类: 心理學 |
阿文的婆家在外地,一年能见一面就不错了,对她来说,婆媳之间产生矛盾的几率非常小,每次回去,大家还没来得及把话说够就该回来了。所以,一直都是相安无事,见了面还挺亲的。
前年,阿文辞去了教师这个稳固职业,应聘到一家报社做记者。不但没有了寒暑假,春节也几乎歇不了,便没有同老公一起回婆婆家。去年本来还是回不去的,但婆婆隔天一个电话,说爷爷要过八十大寿,他们作为长孙长媳,不能不在。阿文只得熬了好几夜,赶出稿子来,请好假回家过年。
刚回去婆婆没说什么,可过了两天,阿文便听出话里话外有怨言了。好像是对她辞去公职不满,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这两年都不会有生孩子的可能了,而婆婆是急着抱孙子的。这也不能怪婆婆,在他们这座小城里,老公的中学同学的孩子已经有上小学的了。当地人生活比较传统,家族观念也很重,当年,阿文和老公恋爱5年才结婚就让婆婆跟着狠狠着了一把急。好不容易盼到他们结了婚,却迟迟没有要孩子的意思,这哪叫过日子,能不生气吗?
在婆婆的眼里,都是阿文“耽误”了儿子。有一天,一家人边吃晚饭边聊天,不知怎么就说到阿文的工作上。婆婆可算逮住机会了,她说:“当老师多好,又有寒暑假,又能照顾家,挺体面的一个工作,辞了多可惜。再说,你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保障,连公费医疗都没有。”阿文觉得不解释解释是不行了,她便把自己的一番理论讲给婆婆听,才说了两句,老公在一旁搭话儿了:“不就是为了多挣点儿钱嘛!”婆婆见儿子替媳妇说话,立刻变了脸:“一个女人挣那么多钱干什么?”阿文一听这话,脸也变了,可还没等她张口还击,老公却做出一副嬉皮笑脸状,好像顺口接着似的说了句:“养活我呀!”一家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婆婆见儿子既然无所谓,自己正好找个台阶,鸣金收兵了;阿文也觉得老公既表示了对自己的支持,又玩笑似的把大事化小,也乐了:“瞧你那赖样儿。”老公立刻接过去:“我从小就这么赖,妈,您说是吧?”这可是婆婆永远都喜欢的话题,接下来的时间,他们都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晚上,老公又给阿文上了一课:“他们一辈子生活在这儿,对大城市里的人想什么做什么一概没有认识,你的道理在这儿全是天方夜谭,跟他们讲不明白。就回来这么几天,有什么事儿都别较真儿,能开玩笑的笑笑就过去了。”阿文打心眼里佩服老公的高见。
知婆知媳,百战不殆在李力的眼里,老妈和老婆之间没有太大的矛盾,关键是要掌握她们各自的心理特点。他从小就知道,老妈是个非常爱面子的人,喜欢在人前逞强,但知道适可而止,“只要一点点”就够;而老婆虽然心胸宽广,能容人,却爱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较真,整个一个小孩儿脾气。一旦她们可能发生纠葛,李力便根据两人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及时调整,使她们消停下来。
比如说吧,有一回,看着看着电视,也不知怎么了,老婆突然对一个女主持人产生了不满,越看越烦,嘴里的话也越来越多,越说越重,根本没注意到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婆婆已经不言声儿了。
李力想:她肯定忘了,这是老妈最喜欢的主持人。便想转移话题,谁知老婆的“劲儿”上来了,不论他说什么,还得回到主持人身上。婆婆再也无法容忍媳妇如此抨击自己的“偶像”,开始为“偶像”争辩,正在兴头上的媳妇还傻乎乎地跟着辩,李力不得不采用最后一招:“人家招你惹你了?还没完没了?”老婆的兴致被扰,顿时偃旗息鼓;老妈见媳妇停下嘴来,明显是儿子为自己撑腰,心里高兴也就不跟媳妇一般见识了。
当然,后来李力还是要在枕边狠狠地把那个女主持人批评了一番,老婆这才发现老公其实与自己的观点相同,不过是哄哄婆婆而已,便安心地睡了。李力知道,在必要的时候让老婆吃点儿小亏关系不大,她不会很在意的。而老妈就不行了,他掌握她们的心理特点。
李力还总结了几条原则,他愿拿出来给经常受“夹板气”的男人们共勉:
* 不能在老妈面前表现对老婆的爱。
* 不做婆媳之间的“传话筒”。
* 老妈或老婆当着你面说对方不是,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想发泄一下而已,别当真。
* 对婆媳间的任何小龌龊都不能视而不见,集少成多便是大麻烦。聪明的男人何不从今天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在婆媳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