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降息不会影响银行股业绩
(2008-11-27 09:45:27)
标签:
银行股息差王亚伟投资者报财经 |
分类: 财经评论 |
何刚
从昨天傍晚起,全中国的财经媒体和投资者,都在为央行空前的大幅降息所激动.《投资者报》的同事们当然也不例外。我们昨天傍晚的收盘点评,正好赶上降息的第一时间,因此我们的分析被许多投资者所追捧。我们昨天的预测,也在今天开盘后的大盘走势中得到了明显印证。那就是,大盘已经重新启动,60日线已攻破。接下来应当会有本年度最后一波,也可能是最像点样子的行情。
当然,风险仍然是有的。许多短炒客,会有5-10%的利润就跑,这会加大大盘的动荡。另外一些前期的套牢盘,也会在新的反弹高度出现时,随时变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本轮反弹的高度。但我的看法是,既然反弹开始了,就不会轻易结束,特别是许多后续利好政策,还在酝酿中,现在就清盘离场,太早了些。
昨天和同事李武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此次大幅降息,以后其后还有可能的降息,会否影响银行利润,让银行股变成垃圾股?李武表达了他的担忧,而这也是不少人此前一直的担忧,我的同事们还曾碰到不少银行业人士,也对银行股的未来利润不那么看好。觉得息差会收小,坏账会增加,前景不乐观。
我认为,这些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此次大幅降息后,简单计算的银行存贷差大约收小了30个基点,这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因为存贷差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个利润来源。不过,在对冲掉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资本成本影响因素后,银行总体上的存贷息差实际上不会收小30个基点,大致在20个基点上下,当然更精确的计算,不是我的本行,专业人士可以算一算。
也就是说,此次降息因为是对等下调存贷利息,而不是不对称降息,因此银行的主要息差还在。未来的降息里,只要仍然是这样的对等下降存贷利息,虽然绝对利率数字下降了,但存贷利差也不会有根本变化。
记得今年7月份在上海开银行评比会,碰到上海交大的潘英丽教授,她特别讲到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的存贷利差过大,弄得银行开拓新业务的积极性不足,按她的说法,长远来看,息差一定会收小,但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年两年,而可能是3-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做到,毕竟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还有一个过程。
我认同她的看法,觉得至少在近两三年里,银行还会享受不错的息差,这可以保证银行有基本的利润来源。同时,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得逼着银行开拓新业务,比如招行的信用卡,民生的票据业务,深发展等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等,都是不错的创新。甚至包括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可以有所差别。因为从总体上说,中国的金融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我们看到的问题,并不是最终的问题,而只是发展中的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析是,随着利息下调,商业银行必须加大放贷力度,做大贷款额的同时,实际上也会增加存贷息差收入的绝对数字,即使考虑到这种贷款扩大过程中有更多的坏账会产生,但仍然可以对银行的业绩保持一个不错的期待。当然,如果银行本身的管理不善和成本控制有问题,那因此使利润减少,其实与市场无关。比如,为什么所有的银行都要建那么好的大楼,这些成本是可以收小的,银行员工的收入也是过高。
当然,现在银行是不会自行收小成本的,这关系到的利益方太多。但市场竞争的压力,会逼着他们不得不如此。银行是一个有相当竞争程度的行业,不像电信和石化,国家高度垄断。我认为,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大,有实力的和有特色的银行,还是会非常赚钱。不要忘了,中国仍然处于高增长之中,银行大有作为。
写到这里,看到我的同事孟帆红采访“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的文章,王在文中说,他很不看好银行业,特别是在明年。我觉得他的看法也许可以参考,但未必可信。如果说银行业明年不会是赢利最丰厚的行业,我同意。但银行业是不是因此就不行了,我不认同。基金经理们为了短期利益,总会追逐涨得最快的行业和股票,这其实是一种让人看不起的投机行为。王亚伟很不错,但他也无法超越他所在行业的局限,挺可惜。
最后预计一下,今年的银行股年报,都不会太差,因为前三季度的季报已经非常好了,第四季度也不会太差。至于明年的业绩,增长会比今年少一些,但我相信高于同期中国GDP和许多行业的平均利润,还是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我仍然给予银行股优于大盘的一个预测。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提醒投资者,没有必要因为降息,而完全不看好银行股的原因。如果你的投资额较大,银行股最好有所配置,要不然,中国增长的金融景气,就与你无关了。具体的银行股,大银行我看好工商银行,股份制中我看好招行和民生,城商行里,我看好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详细原因另说,《投资者报》此前有过许多报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我的报社的网址是:www.investorchina.com.cn
我不看好的银行也有几家,大银行中的中国银行,股份制中的华夏银行,城商行中的北京银行,我都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他们的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成本控制,业务创新,风险规避,都值得深究。我没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