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盘下不完的棋
(2008-10-21 15:52:25)
标签:
财经基金a股投资者巴菲特华尔街 |
何刚
仿佛如同一场梦,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转眼三年成轮回,中国股市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牛熊转换。在华尔街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际,虽然各国政府都出手救市,不过从股市反应来看,投资者的恐慌并没有得到缓解,A股投资者更是失望而绝望。
在此微妙形势下,许多曾经热烈鼓吹价值投资的金融界人士,也不断对持续投资和盈利前景表示怀疑,甚至不认为现在还能进行任何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沮丧心态,我们表示理解,但并不认同。股市难免有大起大落,投资者始终要保持冷静,每当艰难混乱时刻,才是进一步清晰投资理念,梳理投资思路的好时机,伟大的投资家正可以一显身手,超越凡俗。
历史经验表明,好的投资,一定要审时度势,始终保持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与预见。从全球金融发展来看,我们不必对当前华尔街或A股的巨变过于担忧,在过去200多年里,1837年的大恐慌,1929年的大崩溃,1987年的美国股市崩盘,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都曾经让身处其中的投资者深感绝望,但后来的事态表明,这每一次风暴都不是世界末日。
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小起小落也许是更健康的自我调节,但金融市场阶段性的大幅度起伏震荡,也不过是风险积累太多后,相对激烈的自我修正。这当然会毁灭不少价值,但只要市场经济体系还健全,经历考验后而重生的金融市场,反而可能变得更健康,也更强大。
就是说,现在形势虽然急转直下,却不是历史上最坏的时期。当美好时光成追忆,不确定风险在释放,投资者与其过度自我恐吓,不如尝试着睁大眼睛,寻找新的可持续投资机会。
我们看到,每当金融市场艰难时刻来临,每当越来越多投资者四顾茫然,眼光锐利的大投资家就频频出手,以超乎想像的低价,买进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投资标的。近期,华尔街金融并购异常活跃,美、日、欧等国的实力强大者,争相掘金华尔街,初具资金规模优势和全球投资眼光的少数中国机构,也积极参与这场重量级的淘金竞赛,这更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看到,“股神”巴菲特再度活跃,不仅在华尔街相继买进优质资产,其旗下投资机构还在香港出手,大笔投资颇不引人注目的中国新兴汽车和能源公司比亚迪。这显然不是一场为吸引看客目光的资本秀,而是看似冒险、实则有内在价值逻辑的重要投资举动。也许时间会进一步验证,在2008年这个多事之秋,巴菲特又进行了一笔怎样明智的中国新投资。
所以好的投资,一定要精挑细选,始终冷静判断其内在投资价值和未来增长预期。在投资热潮汹涌时,随意的买进,也可能迅速获得账面增值。这种人人可以成“股神”的投机泡沫,在全球股市,在过去三年的A股市场里一再出现,许多投资者乐于不断买进,并在贪婪本性驱使下,舍不得及时卖出止赢,直至错过卖出良机,账面增值变成账面浮亏。
这种情况频繁出现,表明许多人并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他们在买进时,往往没有仔细评估每笔投资的内在价值,他位更不懂得,及时止赢或止损,将带来新的良机,让投资继续。
从这个角度上说,巴菲特的确不是浪得“股神”虚名。当初在外界对中石油价值存疑时,巴菲特却看到了这家能源巨头历史性的价值低估,因此在测算年报数据后坚决买进中石油。这表明,好的投资者,的确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精挑细选出值得投资的对象。巴菲特后来率先卖出中石油,更证明了基于价值的投资判断和买卖行动,及时兑现丰厚收益是多么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无惧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让投资始终有机会持续。只要你仍在市场之中,投资就会是一盘下不完的棋,局面变化无穷,机会风险丛生,投资者唯有冷静把握时机。
投资的历史长河川流不息,赢家或输家,从来是阶段性的。美股如此,H股如此,A股也如此。最伟大的投资者,也需要兑现阶段性成果;最狼狈的投机者,也可以有机会从头再来。当然前提时真正放弃投机,转而奉行基于价值判断的正确投资理念,争取持续投资回报。
而市场最终是公正的,在难以有终局的投资博弈中,每一位参与者都有必要在得意时自省,在失意时自励。市场生生不息,震荡之后可以重生;投资步步为营,赌注之下没有未来。无论价值投资者,或者市场投机者,都必须在彻底离开前,考虑如何把这盘棋下下去。
而办法也很简单,可持续的投资,总是审时度势、精挑细选的价值实现,概难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