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丹被轰下台是理所应该

(2012-11-18 10:59:50)
标签:

于丹

昆曲

北大

文化

分类: 说东道西

11月17日晚在北大举办的昆曲演唱会尾声,台上的老艺术家们正手捧鲜花向台下热烈鼓掌的观众致意,此时主持人介绍于丹上场谈观后感,台下顿时发出一片嘘声。于丹上台后首先给老艺术家们鞠了一躬,接着就有观众喊“于丹下去吧”,现场一片嘈杂。于丹发觉情形不对,随机说道:这种场合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有代表全场观众对所有参演的老艺术家表示崇敬和感谢。于丹说完话后转身下台,不得不尴尬离场。

 

于丹可以说是当今文化界最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有人说,中国文化界,男有余秋雨,女有于丹。打开电视,经常能看到他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谈经说道,评头论足。谁曾料想,突然有一天,就是这么一个文化代表人,怎么就被人给无情地哄下台了呢,而且还是在中国文化新生力量最强的北大?!

 

                             http://s13/mw690/3d25ca33gcebcbcba3bfc&690

我想,于丹之所以不被待见,不一定是因为大家不喜欢她,而是她的穿着太不合时宜。昨天的昆曲演唱会,据说荟萃了很多国宝级大师,可于丹教授穿着超短裙,黑丝,恨天高就上去和一些七老八十的老先生们站到一起,这样看上去不是养眼而是有碍观瞻了,那你说,看着难受的观众除了把你哄下去以外还能做什么?

 

最主要的,我想还是因为她无论在什么场合,总喜欢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总让人感觉她满腹经纶,与众不同,甚至让人感觉有卖弄之嫌。而观众呢,据说有些还是专程从海外特地赶来就是为一睹大师们的风采的,而绝不是来欣赏“论语心得”似的总结。

 

于丹曾经说过,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于丹还说过,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我想,随着于丹教授名气越来越大,社会活动越来越多时,出场费越来越高时,会不会忘记自己曾经给别人的训导,会不会迷失自己,会不会失去定力?

 

很多人出名后,成天搞得跟领导人一样,今天代表这个,明天代表那个,远远不止“三个代表”,昨晚于丹除了穿着太扎眼,还在作总结发言时又说出“代表台下所有观众”等诸如此类的话,惹得观众不爽。其实很多时候,你就只能代表你自己。你的受众毕竟有限,不是在哪里都会对您前呼后拥,顶礼膜拜。不该出现的场合是否尽量避免,不该讲话的时候是否尽量保持沉默,或者,作为博导的于丹,干脆不要把自己搞得像个娱乐明星一样,踏踏实实多培养几个博士生,多写几本有用的书,岂不更受欢迎?否则,时时处处好为人师,怎能逃脱不被哄下台的厄运呢?

******

写完这篇博客几小时之后,我特地第一次上了于丹的微博,她的文字和语言永远是那么华丽:昨晚北大的百年讲堂,一场无与伦比的昆曲盛宴,十位最卓越的艺术家演出整整三个半小时!外有载歌载舞,内有至情至性…73岁的侯少奎老师念做俱重的《夜奔》,73岁的张继青老师维妙维肖的《痴梦》,71岁的汪世瑜老师倜傥儒雅的《西园记》…他们演绎得风华绝代,观众欣赏得酣畅淋漓!

 

说实在的,这些文字看起来真是美得不能再美了,但是,如果类似这些语言出现在一台文艺晚会上,我会起鸡皮疙瘩!有一位博友在她的微博后这样评论:你的文字永远这么做作,这也是我当初就反感你的原因之一。很多好作品语言那么朴素,却那么招人待见,请你把你的乳沟藏好潜心做学问吧。

 

后面一句我觉得稍显刻薄,但前面几句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