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历史风貌区位于武汉市汉口老城核心区域,由沿江大道、江汉路、京汉大道、黄浦大街围合区域(红线内区域)构成,整体面积6.02平方公里,包括中山大道、江汉路、青岛路、一元路、大智路、六合路、黎黄陂路、兰陵路、吉庆街、胜利街、“八七”会址等街区,保存着128处优秀历史建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老汉口生活气息。
吉庆民俗街北至铭新街,东临大智路,西至黄石路,南临中山大道,曾是享誉全国的夜市。在这里,美食和文化很好地融为了一体,人们可以一边享受特色美食,一边欣赏民间艺人表演,再喝上一点小酒,这是武汉一道著名的风景。

作家池莉的小说《生活秀》中直白描绘:“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样。”吉庆街在白天就是一条普通、安静的小街,实在是清冷寂寞。但一到晚上,短短170米的小街在霓虹下顿然活了过来。

十米宽的小街上,简易的圆桌板凳连绵排开,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擦鞋的……你还没搞清楚这些人是从哪个角落冒出来,而他们已经甩开嗓子吆喝着和你做起了生意。这是街头拐角处的一组雕塑小品反映了这样的生活场景。
吉庆街上“蔡林记”,始创于1928年。历经几代人的创业拼搏,蔡林记由单一的面馆发展为生产多样化特色小吃产品的餐饮品牌企业,成为武汉市及荆楚大地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小吃品牌。2011年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店里吃了一碗热干面,加足能量,继续行走。

蔡林记门前的雕塑。作为“过早”之城,武汉有不计其数的“过早”馆子,但能让武汉人吃了近百年都不腻烦的,蔡林记是其中一个。

沿中山大道步行到江汉路步行街,
江汉路位于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游人到这里购物,不仅可选购各色各样商品,还能领略多姿多彩的近代历史建筑。

江汉路犹如一座街头博物馆,见证着江城武汉的沧桑巨变,路面的地砖上镶有江汉路建筑Logo的铜牌。

江汉路两边大小商铺林立,有一家“小时候”杂货铺,让人回想起童年的时光。
四明银行旧址,建于1936年,造型十分简洁、明朗,整栋楼拔地而起,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冷峻感。
台湾银行旧址,现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清算中心,于1898年由日本创办,1915年在汉口设立分行,中国建筑师庄俊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法国古典主义风格。

江汉路与沿江大道日交汇处的
日清洋行旧址,1928年建成,日清洋行是日资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在汉口的机构,古罗马风格:冠状穹窿塔楼、厚重的水平檐、横三纵三的立面。柱廊间一泻而下的台阶都是权威,厚实的墙面上每一块麻石都透出凝重,历经岁月光彩仍在。

江汉关与日清银行相峙左右,
江汉关大楼作为武汉近代标志性建筑,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江汉关大楼由英资思九生洋行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动工,民国十三年(1924年)落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之一。2001年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最后到达不远处的
武汉关码头,赶上了当晚最后一班渡轮。汉口“武汉关码头”到武昌“中华路码头”,是武汉的第一条轮渡线路,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变迁。
武汉关码头是武汉人乘坐轮渡过长江的一个重要码头,也是游客边乘坐轮渡,边欣赏江景的必打卡之地。乘客把长长的轮渡栈桥都挤满了,1.3元的白菜票价正是超值。

岸边的汉口江滩灯火璀璨,是武汉市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这次沿中山大道、江汉路走走看看,没有时间走汉口江滩,只能在轮船上看一眼了。

夜晚的武汉长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全长约1670米,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抵达终点武昌的中华路码头,又称汉阳门码头,迄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是武汉近代最重要的码头之一。西与长江大桥相接,东与中华路紧邻,南靠解放路司门口及户部巷汉味风情街,北望长江与汉阳,是武汉最佳落日打卡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