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历史建筑(5)·查公馆(邱氏住宅)

标签:
上海历史建筑查公馆邱氏住宅静安 |
分类: 走遍上海 |
2019年5月19日,耗费9年修葺的邱氏住宅以查公馆的新名字,重新对公众开放。
1920年代,上海滩颜料巨贾邱式兄弟(邱信山、邱渭卿)出资建造了这幢欧洲城堡式花园住宅,分为东、西大楼。查公馆就是其中的东楼。
http://s13/mw690/0017qv0Nzy7lVlMYm8Aac&690
上世纪初鲁南地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得不外出逃荒谋生,有的远走东北三省叫做“闯关东”,有的南下江南出卖苦力。邱信山、邱渭卿兄弟俩先是落脚扬州,后转辗来到上海进入洋行打工。因兄弟俩悟性高,深得洋行老板赏识和提拔,终于升为买办。
上世纪初鲁南地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得不外出逃荒谋生,有的远走东北三省叫做“闯关东”,有的南下江南出卖苦力。邱信山、邱渭卿兄弟俩先是落脚扬州,后转辗来到上海进入洋行打工。因兄弟俩悟性高,深得洋行老板赏识和提拔,终于升为买办。
1917 年 8
月北洋政府对德宣战,派军队查封德国机构。大批德国商人把生意半卖半送给手下的员工,仓促回国。几乎一夜之间造就了上海的三家颜料大王——苏州人贝润生、宁波人周宗良和山东人邱氏兄弟。
1920年,发财之后的邱氏兄弟,就在当时的跑马厅附近置办了产业。两幢带有欧式古堡气息的豪华花园楼房被称为东大楼、西大楼。依据上海人:“哥东弟西”的风俗习惯,邱信山住东楼,邱渭卿住西楼。
两幢洋房都是面南背北,清水红砖墙,东西对称,比例和谐。整体格局既有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风格,又融入中国江南传统建筑特色。两幢楼中间有花园,彼此独立、分家各居,又能朝夕相处。
生意风生水起,邱氏又在延安中路石门一路东首一带购置土地,建造了数十幢新式里弄房用于出租。分别是延安中路470弄念吾新村、540弄汾阳坊和504弄多福里,现在三处弄堂均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随着邱氏人口的繁衍,后人们彼此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家族矛盾此起彼伏。最终,邱氏后人们选择了分家析产,纷纷搬离威海路大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上海三大私立学校之一的民立中学在南市的校舍被毁,看中了邱家的东楼作为校舍。先是租,后又于1940年买下。
抗战时期,邱渭卿全家搬离了,西楼被一个汉奸买下,关押犯人。抗战结束,这里成了“国民党新生活俱乐部”。解放后西楼并入民立中学,上世纪80年代,民立中学拆除了西楼,仅保留了东楼作为办公楼。
2004年9月,民立中学迁往新址,东楼老洋房被评定为历史保护建筑。
2009年7月,邱氏住宅修复工程宣告开始。面积约为1820平方米,建筑高度超过17米,重量达3300吨的东楼进行了整体加固。
2010年1月25日,东楼由液压千斤顶推动,抬高40厘米,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缓缓滑向新位置。
2010年2月7日12时06分,东楼平稳移至终点,完成了57米的新生之旅。随即,修缮工作紧罗密布地开始进行。
香港兴业国际接手该楼时,“东大楼”已经连续使用80多年没有进行过修葺,不仅内部装饰破败不堪,连塔楼顶部也被烧毁和拆除。
兴业国际耗费9年心力,斥巨资修复了邱氏别墅。为了纪念兴业国际创始人查济民先生杰出贡献的一生,平移修缮后的这座建筑被重新命名为“查公馆”。查济民先生以纺织业起家,与这座花园洋房的旧主人,算是半个同行。
至此,这座百年大宅正式开启了它的第二次生命。
http://s6/bmiddle/0017qv0Nzy7lVjcW9AV65&690
如今的查公馆,建筑楼高三层,两边各有一个四层的塔楼。目前对外开放的是一层和二层。远观依然厚重雄伟,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如今的查公馆,建筑楼高三层,两边各有一个四层的塔楼。目前对外开放的是一层和二层。远观依然厚重雄伟,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庄重大气的前门正对威海路,隔着郁郁葱葱的梧桐树看过去,宛如穿越到30年代的上海。
http://s2/mw690/0017qv0Nzy7lVj5oLLz31&690
后门幽静清逸,门外是曾经遍布奇花异草的私家花园,如今是兴业太古汇的广场。
两边的塔楼每一层的窗户装饰都不尽相同,是欧式建筑常见的彩色玻璃,在午后的阳光下会泛出别样的光彩。
http://s5/mw690/0017qv0Nzy7lVld3acs04&690
http://s9/mw690/0017qv0Nzy7lVldfJbie8&690
查公馆的1楼正在举办《查济民博士生平展》
http://s9/mw690/0017qv0Nzy7lVldfJbie8&690
查公馆的1楼正在举办《查济民博士生平展》
展览的这一部分,是为了纪念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创始人,也是爱国企业家查济民博士。主要讲述了查济民博士爱国奋进的传奇一生。
查济民,浙江海宁人。如果你认识金庸(查良镛),他们同为海宁查氏的传人。而查济民的人生经历同样也是个传奇。
他在1931年来到了上海,怀揣着一封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介绍信走进了位于曹家渡的上海达丰染织厂。经过四五年的磨砺,成为一名印染专家,并且生产出中国第一批丝绒、灯芯绒布匹。
他经营的纺织印染厂成为了上海滩著名的企业,再后来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非洲纺织大王”,当然其中的磨难与挫折也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但他的确通过自己完成了实业救国的理想。
http://s4/mw690/0017qv0Nzy7lVltkUtd43&690
查公馆的2楼主题则为《从大中里到城市更新》。用场景还原的手法、沉浸式呈现大中里地区的历史旧貌和其十几年间的演变进程。
查公馆的2楼主题则为《从大中里到城市更新》。用场景还原的手法、沉浸式呈现大中里地区的历史旧貌和其十几年间的演变进程。
后一篇:上海园林(8)·上海辰山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