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越国王为镇钱塘江潮水而建的六和塔

(2018-07-01 20:10:22)
标签:

杭州

六和塔

钱塘江

钱塘江大桥

园林

分类: 神州大地
六和塔文化公园不大,从一块写有“六和听涛” 牌匾的靠山亭开始登山,沿着宽4米有余的登山台阶拾级而上,拐个弯便可看见那镇守钱塘江潮的六和塔了。

http://s3/bmiddle/0017qv0Nzy7lcbarZ2a62&690
在杭州西湖南面,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山麓,巍然屹立着一座砖木结构、多层重檐的古塔,这就是六和塔。它古朴庄重、巍峨壮丽,成为杭州旅游景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六和塔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塔。

http://s3/mw690/0017qv0Nzy7lc7a5cEW32&690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如今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塔高59.89米,为楼阁式塔,外看13层, 塔内只有7层,形成“七明六暗”的独特构造。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塔前牌坊上题的”净宇江天“四字,为乾隆帝南巡至杭州时题写(原件已毁,现为刘海粟所题)。

六和塔在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bmiddle/0017qv0Nzy7lcJYNyuY20&690
关于六和塔名字的由来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六和填江”的故事。传说古代钱塘江里的龙王十分凶暴,经常兴风作浪,淹没家田,百姓遭殃。渔童六和的父亲也被江潮淹死,母亲被卷走,六和万分悲痛,整日投石镇江,震得水晶宫摇晃不定。龙王只好求饶,以金银财宝与六和讲和。六和提出:一.要放回母亲。二.不许潮水祸害百姓。龙王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从此,钱塘江潮水不再泛滥,人民过着安居的生活。后人为了纪念六和的壮举,就在月轮山上修建了一座宝塔,并以六和的名字作为塔名,这就是“六和塔”。

http://s12/mw690/0017qv0Nzy7lcaFe4oX7b&690
当然,六和塔真正得名并非如此,六和塔的名字取自佛教“六和敬”之说。分别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争,意和同悦。其中含义就要大家团结相处,所谓家和万事兴。

http://s8/mw690/0017qv0Nzy7lc8RoYDl87&690
http://s10/mw690/0017qv0Nzy7lc9aynk529&690
六和塔里面可以攀登,越往上走楼梯越狭窄,爬起来会有点吃力,感觉像登小阁楼。

http://s16/bmiddle/0017qv0Nzy7lc99PEbJcf&690
塔内每二层为一级,由螺旋阶梯相连,壁上饰有“须弥座”。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刻画精细。构思精巧,结构奇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http://s5/mw690/0017qv0Nzy7lcafgS3y64&690
http://s9/mw690/0017qv0Nzy7lcafbpos28&690
每一层都可以走出去观景,从不同高度眺望远处。

http://s2/mw690/0017qv0Nzy7lc9CqCQx41&690
http://s2/mw690/0017qv0Nzy7lca1Onux81&690
从塔内拾级而上,面面壶门通外廊,各层均可依栏远眺,那壮观的大桥,飞驶的风帆, 苍郁的群山, 赏心悦目。 

http://s9/bmiddle/0017qv0Nzy7lcaz5M7ec8&690
其底层正门楹联曰:“一塔声江天,越水潮奔初月上;六和存佛地,吴山本落大桥横。”

http://s12/mw690/0017qv0Nzy7lcbJpr2b1b&690
清乾隆皇帝七次登六和塔,兴致大发, 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http://s1/mw690/0017qv0Nzy7lcweuEJW30&690
塔周边称之为六和文化公园,六和塔整体布局与中国早期的寺庙结构一样,为“前塔后院”型,围绕着它的,还有围墙,塔院,开化寺遗址等附属建筑。

http://s10/mw690/0017qv0Nzy7lcrD766R19&690
http://s14/mw690/0017qv0Nzy7lcrDmfpz4d&690
走出塔后,绕到背面,见到的就是清澈见底的六和泉。六和泉水与“天下第三泉”虎跑泉同出一源,水质优良,甘冽异常,富含矿物质。泉池小巧玲珑,呈半月型,恰与六和塔所在的月轮山相互呼应。

http://s5/bmiddle/0017qv0Nzy7lcrShrne04&690
http://s14/mw690/0017qv0Nzy7lcs6z3adcd&690
被绿色植被深深包围的六和碑亭里矗立着“乾隆御碑“。碑亭中的御碑是乾隆作“登六和塔开化寺记碑”记录了六和塔的兴衰变迁史及乾隆游历钱塘美景时的感慨之情。该碑是杭州保存最为完整的乾隆御笔碑刻之一,碑高4.35米,宽1.5米。

“六和典故”和碑亭紧邻,在这里介绍了三个与六和塔有关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钱王射潮”: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修海塘,边修边塌,认为是潮神在作怪,钱王就在潮神八月十八生日这一天,组织一万名弓箭手等潮水来时万箭齐发,射死了潮神,修好了海塘。所以把塘叫“钱塘”,江也叫“钱塘江”了。

http://s2/mw690/0017qv0Nzy7lcssrPkla1&690
“鲁智深圆寂”:鲁智深随宋江进军杭州,驻扎在六和塔,一天夜里,突然听到战鼓敲响,鲁智深摸了禅杖冲出禅房,寺里的和尚告诉他这不是战鼓,而是钱塘潮信响,鲁智深一听,恍然大悟,记起师傅智真长老偈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于是他香汤沐浴,坐在法堂的禅椅上,等宋江到来他已不动了,他的骨殖就葬在六和寺的塔院。

http://s8/mw690/0017qv0Nzy7lcKNTKoDc7&690
“武松出家”:鲁智深圆寂之后,宋江要武松一起去朝见皇帝,武松对宋江说:“弟不愿朝见皇帝,金银赏赐都不要,只要做个清闲道人就十分好了。”宋江再三劝说,武松都不动摇,他就在六和寺出家了。武松坟就在西泠桥边与苏小小墓相近。
“六和钟声”位于六和塔东北侧,六和塔自古就有用黄钟大吕驱逐潮神,以期江涛平静,国泰民安之说。1996年六和钟声重启,现已成为市民在除夕夜来六和塔敲钟祈福的一项活动。六和铜钟仿明款铸造,高2.25米,重2.3吨。铜钟铭文由浙江博物馆名誉馆长毛昭晰撰文并书写。

六和碑亭西侧,是新建的智昙大师雕像。
智昙,南宋高僧,开化寺主持,师奉法相宗。北宋宣和三年(1121),六和塔毁于方腊兵火。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高宗纳言召集有识之士重修六和塔以治水患。智昙自荐,并因“学德兼备”得以担当曾经六和塔之大任。此后智昙“以身任其劳,不以丝毫出于官”,靠化缘筹资,耗时十余年,历尽艰辛,终于隆兴元年(1163)建成六和塔。

六和塔西侧是开化寺遗址。始建于公元971年,当时的吴越国王钱弘俶听从两位高僧延寿、赞宁的建议,在月轮山上建造了六和塔以压江潮,并在塔侧修建了塔院取名寿宁院。北宋宣和年间,寿宁院被烧毁,直到南宋时才在原先的基础上重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寺院开化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渐渐倒塌荒废。

如今的开化寺,好像是近两年复建的。虽然还叫“寺”,虽然还有一点点“寺”的影子,但已与寺院无关,成了六和塔的附属品。朝南的正殿被辟作介绍六和塔的展厅。

http://s6/mw690/0017qv0Nzy7lcsFOHPL35&690
http://s16/mw690/0017qv0Nzy7lcsG2tCn4f&690
展厅间至今还留存的“乾隆诗碑”,清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历南巡到杭州,两次专游六和塔,还赋写诗章数篇。对钱塘江、月轮山一带的山河风光,这位以风雅自命的当朝皇上大加赞赏,发出了“壮观至是真空前,那更息心安四禅”的感叹。

古塔无语,物是人非。只有青山依旧,江水长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