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校园(1)·圣约翰大学旧址(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标签:
上海历史文化圣约翰华政 |
分类: 走遍上海 |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就在我家附近,晚饭后常常去校园散步。这个校园不算大,但别具一格,风格鲜明的西式校舍建筑夹杂着些许中国传统建筑,古朴而典雅;静谧的氛围,浓厚的文化气息,值得回味。
最近查了资料,才知道这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的旧址。(难怪这么有文化底蕴呢!)
圣约翰大学旧址位于上海西部苏州河畔,与中山公园隔着万航渡路而望。万航渡路绿树成荫,一边是中山公园,一边是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圣约翰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享有“东方哈佛”、“外交人才的养成所”等盛名,更是培育出了顾维钧、宋子文、颜福庆、严家淦、刘鸿生、林语堂、潘序伦、邹韬奋、荣毅仁、经叔平、贝聿铭、张爱玲、周有光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校友,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简称圣约翰、约大,诞生于1879年,初名圣约翰书院,是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1881年开始完全用英语教学,是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92年起正式开设大学课程,1905年升格为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1913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49年春,学校占地300余亩,设有文、理、医、工、神5个学院和附属中学,在校学生1200余人。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理科各系、教育系、中文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新闻系和部分文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圣约翰医学院与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给华东政法大学。
校园示意图。
从华政正门跨入校门的一刹那,有远离世俗喧嚣,回归纯净质朴的感觉。斑驳而又略显不平的石板路,夹道伫立着20多棵苍劲的法国梧桐。往前走不到两分钟,右边即是同仁楼,现在是女生宿舍。
往前走是交谊楼。1919年11月15日约大举行40周年纪念会时,该校同学会和校友们为纪念校长卜舫济故夫人黄素娥女士,发起捐银建筑新交谊室。该室的落成典礼,与约大50周年纪念会及纪念坊揭幕典礼同日举行,日期是1929年12月14日。
它是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陈毅在1949年5月指挥淞沪战役中,26日凌晨进驻上海的第一营地。
与交谊楼隔路而望的是校长楼,校长楼结构精巧复杂,让人叹为观止。
前楼是一排精致玲珑的落地格子窗——朱红窗格、铜制窗栏;侧楼的楼梯如廊桥一般,将你引入似乎腾空的境地。
而在校长楼的右边,又一幢典雅且毫不张扬的建筑会与你相遇,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红楼。圣约翰大学图书馆,师生们常称其为老图书馆,于1915年岁首举行奠定隅石典礼,次年初夏落成。
六三楼,原名斐蔚堂。建国初期为纪念发生在该校的“六三”事件而改名六三楼。1939年约大师生和校友为纪念约大神学科主任郭斐蔚(F.R.Graves)主教(1893年~1940年期间圣公会上海教区第五任主教),捐款建筑两层教室楼一幢。
从六三楼边上的小径可以重新回到大道,之后华政的纪念坊会进入眼帘。纪念坊是华政的标志之一,1929年,曹家渡众商民为纪念圣约翰大学建校50周年而立该纪念坊。其形状古色古香,颇为别致。该纪念坊于1955年曾被拆除,1992年10月由圣约翰大学校友会在纪念坊原处复建。
纪念坊东侧是格致楼,原为约大的科学馆。近代中国大学最早几个拥有科学馆的就有圣约翰大学一个。“格致”二字,恰如其分。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了,现在是女生宿舍。
华政79级学生签名的纪念碑,筑起法律的辉煌——基石。
纪念坊后便是华政最有名的韬奋楼。原来的名字叫怀施堂,是华政早期最大的教学楼。
怀施堂为纪念约大创始人施勒楚斯基所建,中式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在众多楼宇中可谓独树一帜。外墙为红砖清水墙,歇山屋顶覆盖中国蝴蝶瓦。
楼中部的屋顶上建有方型钟楼,装有大自鸣钟一座。邹韬奋为约大杰出校友。新中国成立后,应原约大进步学生要求改名为“韬奋楼”。
楼内走道。
楼中小院。
韬奋楼的西侧是大礼堂,原名思颜堂,于1903年10月24日奠定隅石,1904年10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为纪念约大创办初期出力最多的颜永京牧师,而命名思颜堂。东侧二楼设大会堂,是聚集场所。
1913年2月1日,约大举行学期结束仪式,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应邀于思颜堂的大会堂演讲。大会主持人介绍孙中山先生时,师生欢呼,谨聆训词。中山先生首先论说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语辞是:“今且言责任,圣经中云,已见光明,应为人导。既有知识,必当授人。民主国家,教育为本。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秘其光。”中山先生在演讲词中反复阐述教会传布教育的功劳,对约大的教育事业,尤为称美。
U字形楼内的庭园。
楼内的走道。
楼内的楼梯。
思颜堂的右侧,你会见到一幢非常西洋化的小白楼。小白楼是各个学生社团活动的场所,从中诞生的奇思妙想漫天飞舞。
今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所在地,原约大校长的别墅。宁静的白色和错落的高贵红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小白楼侧对面是华谊楼。
由内而外散发着的现代气息使它在古老的建筑群中独树一帜。
沿着校园的道,就看到顾斐德纪念体育室。圣约翰大学体育室位于韬奋楼(怀施堂)以北,其前身为简陋健身房,1918年6月30日安置隅石,1919年11月15日举行顾斐德纪念体育室落成典礼。体育室图样由约大理科教授华克设计,属于圣约翰大学第二阶段的建筑式样,为简练的立面叠加中式屋顶的中西合璧式折中主义式样。
有历史的水塔。
圣约翰大学树人堂于1935年建筑,坐落于体育室北侧,该三层校舍共有房54间。现在是女生宿舍。经常有人羡慕华政的女生,因为她们住的地方都是市三类保护建筑(包括思孟堂、格致楼、树人堂等),而古老院落的人文底蕴也给予了华政女生独特的气质,真是幸福啊!
向北最大的一栋研究、办公用楼是“东风楼”,旧名“西门堂”,原为约大校园内圣玛利亚女子学院旧址,文革后启用今名称。“西门堂”隅石于1923年岁末奠定,次年12月13日举行落成典礼。
新图书馆(比老建筑要差一些了)。
华政桥跨越苏州河(吴淞江)。河西是讲座、开会的地方,属长宁区。河东则是食宿处,属普陀区。
华政桥上眺望苏州河。
华政桥上眺望苏州河。
华政桥上眺望苏州河。
华政的大草坪,原为兆丰花园一部分,面积计72亩(12英亩)。
大草坪一角。
大草坪旁的咖啡室。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
足球场,也对周边的居民开放,是跑步锻炼的好地方。
百余年的时光雕琢,使这些建筑拥有了现代建筑永远筑造不了的高贵气质。
它的美丽,它的端庄,它的优雅,又岂是言语所能言明。
汩汩河水,悠悠钟声,纵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也不会更改。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