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的张望》:一个七岁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泪下

(2020-11-18 19:49:22)
标签:

天堂的张望

分类: 抚摸三下之娱乐八卦
看了电影《天堂的张望》,突然想到了马丁·海德格尔提出的生死概念: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秦沛饰演的林平生就上演了这样的戏码,只是,那是人到了一定岁数看透一切的坦然,让人感动,但并不惋惜。7岁的张望则不一样,她花季般的年龄,在第一次被抛弃之后,依然相信这世间的美好,突发急性白血病,为了不让养父为筹集费用为难,她主动放弃治疗。在被媒体报道之后,虽然有了治疗的费用,但还是未能打败病魔,而她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有恐惧,有害怕,但还是毅然决然的为自己短暂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带给了更多人生的希望。这就是一个7岁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天堂的张望》:一个七岁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泪下


《天堂的张望》的催泪程度,可以和上个世纪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有同样的功效,并不是刻意煽情,而是用娓娓道来的叙事,一点一滴地戳中人内心最敏感的那部分神经,很多女性观众,看到中途就已经抽搐,这种情绪的渲染,是真挚情感的最质朴表达,让人有一种心碎的痛。小女孩的善良,和各种浮躁人心形成鲜明对比,最后通过伸出援手战胜冷漠的命题,直击观众的心灵。故事讲述的并不复杂,一切都归于简单,也正是太过简单,所以才能更纯粹地表达出人性本来的面貌。养父的不断努力,看似无能为力,又让人觉得他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一个男人,能够为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女儿,放下男人本该有的尊严去求人,那一刻,伟大的父爱形象如此的高大威猛,丰满立体。
《天堂的张望》:一个七岁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泪下


很多细节的处理,非常的克制,小女孩张望并没有哭,有好几次她都通过拥抱养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给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强烈刺激。同样,有句话,只说一次,且背地里只跟主治医生说,就是她害怕死亡。但是,为了不让养父难过,她又不表现出来自己的害怕和恐惧,也正是这小女孩的善良和懂事,才会让人觉得更加心疼。而在选择告别的时候,她向父亲提出了要一个发箍和照相片的要求,哪个女孩子不爱美,只是,她很理解养父的苦衷,从来都不敢提出这种和学习无关的要求,因为怕养父花钱。而留下相片,只是希望养父不要忘掉她,多么真挚的表达,怎么能够不让人感动。也正是小女孩张望的极度克制,才彰显出来了向死而生的震撼。
《天堂的张望》:一个七岁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泪下


影片最终所传递出来的爱,没有任何宣教的意味,而是通过小女孩的举动,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种升华,是艺术处理的结果,同样也让这样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显得更有张力,更有戏剧性,更加博爱,也更充满温情。小女孩用绘画和写信,把死亡表达得唯美又浪漫,而摆放在洱海边上的遗照,绽放出来了别样的美。小女孩并没有离开我们,她的生命通过另一种方式延续,她的眼角膜捐献了出来,善良的人给她捐赠的款项,她又转捐给了同样身患白血病的儿童。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在飞翔海鸥的映衬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诗意。
《天堂的张望》:一个七岁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泪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