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好》:养儿方知父母恩

标签:
过年好抚摸三下 |
分类: 抚摸三下之娱乐八卦 |
把话剧搬上大荧幕的,前有《夏洛特烦恼》,现有高群书导演的《过年好》改编自李宗熹的话剧《守岁》。两部电影的剧本都特别好,自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令人感到非常惊喜。
看过李宗熹老师原版话剧的人都知道,那种笑中带泪的感觉总能不经意间让人感慨万千,通过守岁,讲述三代人对于春节,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不同认知,激情碰撞,会让观众笑到抽筋哭到昏厥。原版话剧里是一个痴呆外婆,而电影则换成了一个老头。因为过年,再加上是春节档,所以电影没有讲述太多眼泪的东西,而是从头至尾都带给人欢笑,老少皆宜,很适合全家一起观看。
高群书就像一个段子手,通过几段不同幕次的表现,用另一种方式诠释出合家欢,让人在笑的时候,总能深刻体现到团聚的越来越不意,沟通的越来越不畅通,一代又一代人对于守岁的不同认知,还有代沟,矛盾,冲突等不同时空和人物间激烈的心灵触碰。同样,高群书导演在圈内人缘盛广,不仅请来了知名导演、演员客串,更是通过各种大牌客串,营造出一种特别温暖热闹的氛围,为猴年春节增添了许多喜气洋洋。演员们都十分出彩,通过人物内心最真诚的表达,把故事的戏剧性烘托的更加丰富饱满,尤其是最出色的热依扎,最具绽放潜质的小花,非常有潜质。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举筷入口皆思念、同衬此时意。莫道离别愁几许、一饺此中揽。来年早归喜几多、吃饺话团圆。影片通过三代人的春节相聚,讲述了不管多忙,回家过年,给老人最好的陪伴才是最基本的孝。同样,通过闫妮细腻而柔情的表达,让人明白了“养儿方知父母恩”的道理,她对于自己年青时顺从父母意而苦恼烦躁觉得自己很不幸福发脾气时,又亲眼看到自己的女儿国外上学归来更自我的放纵,传递给观众更多的不是笑中带泪的快感,而是一种方知父母恩的愧疚。
父母在,不远游。老父亲就像是过年的习俗一样,渐渐老去,但永远都是我们抹不掉的记忆,时代在变,而唯一不变的,就是过年时,我们能够千里万里回到他身边。老房子就像是我们的亲情纽带,这里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熟,我们年少时渴望时间你快快走,我要长大的呼唤,同样也是老一辈子对于年轻人的希望,对于故土的一种守候,落叶归根,只有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地方才叫家。闫妮就像“我们”,我们是上有老下有小,最尴尬的这一代人,从小就听从父母,考什么学,报什么专业,应该到哪里去上班,甚至和什么人结婚,但是,父母满意了,并不见得我们就快乐。而我们的孩子,正在成长起来的新一辈,又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属于自己的,不属于任何人,他们对于亲情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你只是生育养育我的人。很多笑点和包袱让人大喊过瘾,而笑过之后,也许我们还能从电影里感受到,家庭关系和个人发展之间需要思考,养儿方知父母恩更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