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香格里拉,影视行业也不例外。
伴随着《泰囧》一举成为2012年岁末票房冠军,什么样的作品更受到市场欢迎再度成为争议的焦点。严格来讲,《泰囧》的俗味远超过影片本身带来的教育意义。观众在这样的一场视觉盛宴中到底收获了什么?除了笑,还是笑。2012,其实观众缺的就是捧腹大笑,不管这些笑点有多么陈,多么烂。

如果《泰囧》算是成功的典范,那么我们从成功者身上收获了什么呢?收获到一个亘古不变的市场标准,那便是受众的需求。这个道理对电视剧而言同样受用,前些年在中国红极一时的韩剧,超小成本的制作却引来那么大的轰动效应,无非就是抓住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亦即在权力与金钱之外的爱情。
在今年开年,同样一个重磅事件,引起业内巨大漩涡,这便是乐视网推出的网络自制剧《我怀了你的孩子》(简称《孩子》)。为什么视频网站推出一款电视剧会有如此效应呢?笔者以为和以下几个方面密不可分。

首先,《孩子》的内容挑战电视剧剧情极限。这部剧的原名叫《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单就这个标题,大家都能看出内容的尺度之大,已经突破了原有电视剧的伦理极限。这部剧改编自男人帮编剧唐浚的热门网络小说,所以网络剧未出来之前已经拥有极高的人气,剧中爸爸与“女儿”的情感纠葛,我们在现代都市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或者影子,可谓剧本照进现实。剧中四位人物离奇的情感纠葛更是满足了现代观众猎奇的普遍心态。所以说在内容上,这部剧就明显高过以往的任何都市情感剧。
其次,《孩子》由视频网站进行首播,挑战传统媒介电视播出方式,开了先河。其实这家视频网站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自制剧的播出,包括《女人帮•妞儿》、《东北往事》在内的剧作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这些举措都在悄然改变业内整个影像媒体的生态。乐视作为一家视频网站敢于独挑大梁,引领行业转型,这的确需要足够的胆量和魄力。无论如何乐视网,一战成名。
再次,《孩子》的制作技术和市场运作挑战传统媒体。在影视行业,《泰囧》已经证明资金和技术永远不是赢家的王道;网络剧的优势不讲自明:一方面,它没有硬性广告的切割;另一方面,不受播出时间的限制;还有,比如与合作方,如《孩子》一剧中的卡宾服饰等广告主的互动机动相对而言比较自由,这种时间与空间甚至是表达上的立方体式的突破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网络剧的这些优势都对电视剧提出了挑战,如果电视剧不能及时调整,而网络剧又迅速发展起来,那对整个影视行业来说,大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
通过上面几个方面分析,不难发现,内容的尺度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网站的首播,突破行业的发展需求;制作技术和运作,是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此一来,《孩子》不火不行!
《孩子》“走火”必然给传统的电视剧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对整个影视行业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网络自制剧更像是一个离开电视“母亲”庇护管教下的孩子,在自己的沧海桑田里奋斗出了一片自由幸福天地。
假如有朝一日“孩子”长大成人,与“母”对阵,那将是怎样的场景?我们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