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关于《2012》3D视觉重建争议一直未断,尤其是微博上,则成为了很多人吐糟的重灾区。我不清楚,那些吐糟到发霉的人有没有看到正看,是不是以公正的心态来看《2012》。在三下看来,《2012》3D视觉重建还是值得去影院看的,至少我从里面看到了很多精彩的特效,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还有非常优秀的完美音效,还有让人心惊肉跳的3D享受。
如果说,《画皮2》2D遇到技术问题而全部上线3D,是一种营销的策略。那么,《2012》3D视觉重建则是真诚的奉献一道3D的视觉盛宴。从2D到3D的技术转换,并非我们想像中的加个字幕,做个特效就可以解决,当然也不是想像中的只要一键转换就完全OK,2D到3D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当然还有原本素材的问题,据说《2012》的原素材很多都是3D的,至少在当时无法决择的情况下,选择了2D,这在票价上实惠了很多,同样也为3D视觉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转换的过程中,同样也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现在全世界上最先进的3D技术手段,基本上都在《2012》3D视觉重建上得到应用,而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没有夸张,但更多的是实打实的做到实处。
看过《2012》3D视觉重建,当时就想在影院发两条微博的,只是似乎影院里的信号并不太好,反倒是回到家后才发了两条微博。如果说当时发微博是看过影片的第一感受,是有兴奋劲的,是有那么一点没有理智的,那么回来后回味,推理,再加上消化后的感受。应该都是真诚的,至少让人觉得有非常值得回味的亮点,而和之前的效果来比,3D的视听效果更为壮观,尤其是很多场景,比想像中的要刺激的多。如果说《2012》3D视觉重建给人带来的感受就是身临其境,那么在2012年的尾声,我们应该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去影院看影片,自己抒发感受,也许这种信心的重建比视觉重建来得更为真实。
《2012》3D视觉得重建的落脚点是给观众呈现出来的终极效果,而辛苦还是归结于团队,整个团队非常值得尊重。而在现场的亲身感受告诉我,其实有一种重建叫做感动,至少在《2012》3D视觉重建里看到这一点,读到这一点。
神回复可以有,神吐糟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是亲身体验,又怎么知道这些神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去影院,感受重建,看3D,体会《2012》带来的最震撼视觉冲击。

抚摸三下严正声明:原创稿件,新浪独家,未经本人许可允许,任何赢利性纸媒体、网站不得转载。策划约稿、宣传推广、专栏合作、情感倾诉请联系:
QQ:467068131(注明博客) MSN:lyj_12399@hotmail.com
E-mail:lyj_12399@sina.com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23130301017xjq.html)
- 被央视春晚害惨了的16位明星(组图)_抚摸三下_新浪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