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08年捐款一个亿就一直很关注加多宝,这次因为看了央视《对手》节目,一场来自财经评论家、资深媒体人士、品牌管理专家、营销专家的巅峰辩论,让“红绿之争”再次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尽管王老吉商标所有权属于广药,身上拥有广药的DNA,然而,广药的经营基因,能否挽救王老吉品牌的命运?
有名无实的商标空壳
“广药收回的只是那三个字(“王老吉”)和注册那个圈,是纯粹在仓库里根本没有价值的一个商标”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认为,王老吉商标是有名无实的空壳资源,“广药能够收回的是非常有限的一个无形资产,而更多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会继续留在加多宝,所以你看到在一夜之间他推出了一个新的加多宝凉茶,过去可以做王老吉,明天也可以做何老吉,后天还可以做凯老吉,总之这个商标本身就是一个名字,重要的是商标背后负载的东西。”
何刚认为,王老吉三个字本身只是法律意识的商标,并不代表品牌,品牌不只是王老吉这三个字,它包含了从产品、从配方、从销售、从广告,包括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而广药可以收回这个商标,拥有所有权,但是他不能收回配方、收回广告语、收回渠道、收回生产模式,甚至收回服务加多宝的工厂。
回顾整个王老吉事件,从
2012年初加多宝推出新包装,一面加多宝一面王老吉,到如今全面改名加多宝,从整体情况来看,市场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甚至终端价格还有所提高,而新包装的PET瓶装,更丰厚了加多宝的产品线。
笔者就餐也曾注意到,尽管服务员对加多宝凉茶还比较陌生,一时反应不过来,但是绝大部分都知道加多宝凉茶就是以前的王老吉,并不影响销售。
实际上,“王老吉”商标的空壳效应一直存在。营销专家穆兆曦认为,2004年广药推出绿盒装的王老吉时,加多宝的红罐王老吉才14.1亿,然而如今加多宝已经做到180亿了,可广药还是十多亿的规模。如今即使广药把商标拿回去了,也只是得到王老吉三个字,不并意味着会给广药带来千亿的品牌增值。
而大众普遍认为,广药缺乏运营王老吉这样大品牌的实力,旗下白云山等就是直接的案例。接手王老吉后,王老吉除了给广药带来亮丽的光环,却很难变现。
烫手山芋何时休
空壳的“王老吉”,似乎已经把广药带进了骑虎难下的深渊。而这一切的原罪,就是广药的大健康产业规划。
2010年11月,“王老吉”价值评估,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80亿,超过海尔此前创下的855亿元的纪录,成为中国第一品牌。
伴随着品牌价值公布,广药启动了所谓的“王老吉大健康产业规划”,首次提出了“未来广药集团将把旗下多个品牌的植物饮料、保健品、食品等产品放到这一中心孵化整合,力争2015年达到50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销售规模。”
为此,2011年,广药推出了王老吉莲子绿豆爽、王老吉固原粥;2012年,广药推出了王老吉绞股蓝凉茶饮料。
伴随着产品品类的延伸,广药不断把王老吉品牌授权给其他企业,收取授权费用。
然而,这一理想的商业逻辑,随着加多宝的毅然离去,最终导致王老吉成为广药手里的烫手山芋。
根本原因,得从广药的使命说起。
众所周知,广药作为中国最大的药企之一,尽管摊子大,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中国企业的通病,大而不精,盈利能力有限,而几个上市公司无论是白云山还是广州药业也是表现平平。
而如果能够将1080亿的王老吉收归旗下,无论是对广药,还是对股东而言,都是漂亮的,无疑是做出经营业绩的最佳途径。
广药采取的如意算盘是,在已授权给加多宝的基础上,把王老吉再授权给其他企业,一方面借势加多宝对王老吉的高广告投入,为自己的再授权行为增加谈判砝码,提高再授权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再授权,通过被授权企业对王老吉的品牌投入,又提升王老吉的品牌价值。
而整个的授权与再授权过程,广药不需要投入一分钱,不仅获得授权收益,还可以获得不断增值的王老吉品牌。
然而,就如加多宝所言,“王老吉”所代表的是凉茶,当王老吉变成绿豆爽、固原粥后,还是之前的王老吉么?显然不。
所以,当加多宝选择离去时,王老吉成为了广药手里的烫手山芋。
随着加多宝的离去,其对“王老吉”品牌每年十多亿的品牌投入一下子化为乌有,而广药显然没钱去做这样的品牌维护,失去了资金呵护的“王老吉”,加上市场上不被认可的绿盒王老吉产品,王老吉品牌,还能值1080亿么?
而失去了巨额广告支持的王老吉,还值得去租赁使用么?即使有人租赁了,看见今天的广药与加多宝的纠葛,还会有租赁商愿意去花钱维护品牌么?很难。
甚至悲观的说,如果缺乏持续的品牌投入,两年后,也许王老吉也就成为曾经的街边凉茶铺了,低端货了。
而眼下传闻,广药3000人的招聘计划,也只有500人到岗,而预期6月初上市的新装王老吉至今也迟迟不见动静,广药的境遇可见一斑。
现如今,不得不做的品牌维护投入,加上受制于生产、渠道、营销团队,产品迟迟无法上市,再加上未明朗的产品前景而导致经销商普遍持观望态度,如今,广药可以说是骑虎难下。
凉茶产业格局或易旗
或者就如市场营销专家赵强所言,“如果广药不犯错误,王老吉肯定是凉茶的第一品牌。”
对广药及加多宝来说,合作才是双赢的途径。然而,对企业使命的不同理解,最终导致双方分道扬镳,而广药急功近利的商业模式,无疑是核心的因素。
姑且不论广药是否会犯错误,然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显然不是商标,而是品牌,这就如同为何加多宝曾经的红罐王老吉畅销,而绿盒王老吉一直在三线产品徘徊一样。
无论是餐馆顾客,还是网络舆论来看,大多数消费者已经接受王老吉改名加多宝,特别是相对于广药来说,加多宝曾经所做的汶川捐赠、玉树捐赠,甚至其他在公益上的所作所为,都获得大家的普遍支持。
毕竟,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虽然名字变了,却同样承载了大众对曾经王老吉所代表的所有元素的信赖。
“这就像亲妈与后妈的关系,亲妈虽然给了生命,但是却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而后妈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去承担亲妈的责任。”网上网友评论说,“所以最亲妈是尊重,对后妈才是真正的亲情。”
或者,第一的位置已经被“王老吉”占据,然而换了东家的王老吉,与广药的环境是否会水土不服?或者可以值得拭目以待。
改名后的加多宝,特别是拥有17年凉茶运营经验、完善的营销团队、良好的设备、先进技术、消费者信赖的加多宝,真的会屈居第二么?似乎不会。
实际上,当年的王老吉就是现在的加多宝,现在的王老吉,已经不是当年的王老吉,当年,它只是籍籍无名、放在仓库角落的闲置物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