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红楼梦》让刘姥姥化身“白骨精”

(2010-08-20 09:00:49)
标签:

红楼梦

刘姥姥

李少红

抚摸三下

娱乐

分类: 抚摸三下之娱乐八卦

    新《红楼梦》马上就上星,李少红更是携大批新人入大观园,让数百位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啼笑皆非的场景。
    和老版的《红楼梦》相比,李少红让刘姥姥的戏份更多,还原一睿智聪明的农村老太太形象,更贴切的讲,那是一典型“白骨精”。先说“白”,老版里的刘姥姥为贾母讲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大冬天一姑娘偷柴,结果正讲得意时,畜生棚失火,新版延用;第二个故事老版是讲一老太太全身拜神,修来一孙子,宝玉一说姑娘好,刘姥姥立马改口说后来又添一孙女,而新版里则讲添一大孙子十来岁死掉了,贾母和宝玉妈妈脸色突变,刘姥姥则又立马改话,说又添一孙子,这个故事的桥段不同,明显的是刘姥姥大白天讲鬼故事,这是“白”。其二,“骨”,老版刘姥姥游大观园是刘姥姥因为路边有青苔,不注意摔脚,而新版则让刘姥姥摔在了过道里,应该是因为地滑,真是一把老骨子摔起来不要命,太直。再说,“精”,新版用了两集的时间再讲刘姥姥游大观园,更是把其中的吃酒桥段,游园画面,拍的唯美而生动,丰富了人物的内心,同样也让人看到更加精致的刘姥姥。
    从三个不同的地方进行新老版《红楼梦》的对比不难发现,其实李少红是想追求别致的美。
    在外界人看来,重拍《红楼梦》必“死”无疑,但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求新求变是经典名剧所必须要走的路线,重拍自然也需要在这些方面有所变化,至少将精髓的东西拍的更加精髓,让原来没有的东西拍的更为起眼,让那些容易被忽略掉的人物内心更加立体的呈现出来,以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李少红进行了尝试,也颇有收获。

新《红楼梦》让刘姥姥化身“白骨精”
    还是拿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段来说,当然,之所以拿这段来说,是因为新版的《红楼梦》,我在大观园看提前点映的时候,李导也只让放了这一集,也许在她的眼里,这集是精华,也许是她想配合当晚在大观园的点映,也许是这其中有她所诠释的不一样的情感。
    看了之后,我发现了李少红所不一样的东西。
    之前的三个不同点我讲过,不再重述。
    再说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就是背景音乐的搭配,体现出很多的新意,这是老版所没能实现到的,也许是那个时间没有如此完备的音乐团队,所以我们无法尝试如何从音乐的角度去体现刘姥姥游大观园时的尴尬与兴奋,调戏与被调戏的畅汗淋漓,传统器乐,钢琴,都在这一刻出现,悠扬的旋律,激情澎湃的节奏,无限的放大,让人在欢笑和泪水之间体验刘姥姥所折射的悲凉人生。而音乐的背后,我们听到了贾母的瞧不起,她说着,些老亲戚我都不见,怕人家笑我……多么的可怕,还有凤姐,何必要拿刘姥姥取乐,还有鸳鸯,又拿来的这么多歪门邪道,其实,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没有太高文化水平的刘姥姥,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睿智,被打趣,被讥讽,反倒显示出她的真实感。而最后救巧姐,更显示出刘姥姥的真实。
    所以,李少红能够抓住这样丰富的人物内心去诠释出新鲜的感觉。
    刘姥姥游大观园是不可忽略掉的一笔。
    而饰演刘姥姥的演员是来自长影厂的老艺术家叶琳琅,曾经在李少红指导的电影《血色清晨》担任重要角色,以她和李少红的“关系”,当然不会把刘姥姥刻画成丑角儿,反倒让人觉得异常别致。而用李少红的话讲,她是一位敬业的老演员,戏份很多也很长,很多时候,她都会给小演员们讲戏,她是演员,同样也是老师。而她这次所刻画出来的刘姥姥,着实给人几份“新鲜”和“惊喜”。
    人物的重新诠释,故事的深度加工,以及服装和人物造型的极致表现,还有背景音乐的完美出现,都让新《红楼梦》别有风味,而这样的风味,值得欣赏和回味。
新《红楼梦》让刘姥姥化身“白骨精”

抚摸三下严正声明:原创稿件,新浪独家,未经本人许可允许,任何赢利性纸媒体、网站不得转载。策划约稿、宣传推广、专栏合作、情感倾诉请联系:
QQ:467068131(注明博客) MSN:lyj_12399@hotmail.com  E-mail:lyj_12399@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