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植物园 |
本篇系我长期出没于荒郊野外的成果汇总,很遗憾,部分图片原文件丢失,故而像素不高,只能说是聊胜于无。至于拍的好不好构图怎么样,本砖家是从不在意的。
图一:萝卜
在正式开始之前,先借用萝卜花简述一下“十字花科”的特征。顾名思义,该科花均具有“花瓣4片,分离,成十字形排列”的特点,果实为角果,或长或短不一。我国计有该科植物400余种,但在青岛地区野外能见到的不多。
(一)
图二:播娘蒿
图三:播娘蒿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 Webb ex Prantl,播娘蒿属一年生草本,麦田主要恶性杂草之一,北方农民深受其害。其外形乍看让人迷惑,叶为3回羽状分裂,怎么看怎么像菊科蒿属,故而以“蒿”为名。更具有欺骗性的是初生的小苗,具有明显的灰白色泽,酷似茵陈蒿之类,本砖家也是直到今天才发现图三中的植物居然是播娘蒿......
图四:播娘蒿的花、果
茎叶并非重要的鉴别特征,花果才是。本种的花极小,花瓣不足3毫米长,图片中较为凌乱,但仔细看的话,能够看出是典型的“十字状”排列。果实为圆筒状的长角果,就是那些长在花中央的“棒状物”。因为是“子房上位”,故花在果后。
(二)
图五:波齿糖芥
波齿糖芥/Erysimum macilentumBunge,糖芥属。《中国植物志》并没有收录本种,但有云南糖芥/Erysimum yunnanense,说是“产于云南”,后来被FOC修订为波齿糖芥,其产地也绝不仅限于云南,北方好多地方都有,青岛郊区较多,市区偶见之。
图六:波齿糖芥
本种的花比播娘蒿略大,黄色更明艳,叶子细长,没什么零碎。“波齿”之名来源于叶子的特征“边缘具波状齿”,但成株的叶子往往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基生叶就特别明显。本砖家只注意过它开花的时候,没留意过初生的状态,故只能借用《中国植物图像库》的图说明之。
(三)
图六:臭独行菜
图七:臭独行菜
臭独行菜/Lepidium didymumL.,《中志》中原名为“臭荠”,列为臭荠属,最新的分类划归独行菜属。然属名虽改,臭字依然,因其“全株有臭味”。主茎短而多分枝,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全裂,通常呈匍匐状,花极小,花瓣仅1毫米或无,总体气质不太像十字花科植物。图七为其基生叶,仔细看一下, 别当荠菜挖走了。
(四)
图八:绿独行菜
图九:绿独行菜
绿独行菜/Lepldium compestre(Linn.) R.Br.,名字多少有些敷衍,我更喜欢它的别名“翼果独行菜”。由图八可见,其果实为宽卵形的短角果,下部膨大,上部边缘有翅,故曰“翼果”。茎生叶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稀疏小齿,有点像刺儿菜。
(五)
图十:北美独行菜
图十一:北美独行菜
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Linnaeus是独行菜属在青岛分布最广泛的种类,至少我的个人体验是这样。虽然来自于大洋彼岸,但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注意看图十一,其基生叶和荠菜一样也有“大头羽裂”的形态,幼时和荠菜更易混淆;但本种成株形态和荠菜显著不同,且其短角果圆形,荠菜的则为倒三角形。
(六)
图十二:蔊菜
蔊菜/Rorippa indica(L.) Hiern,蔊菜属一二年生直立草本,民间又有香荠菜、野油菜、野菜子等俗名,可见其食用价值尚可。叶型变化很大,有大头羽裂的,也有不裂的,据我观察,似乎不裂者居多。果实为长角果,线状圆柱形。一般生长于潮湿地带。
(七)
图十四:沼生蔊菜
图十五:沼生蔊菜
沼生蔊菜/Rorippa palustris(Linnaeus) Besser,看中文名即知其也很爱或更爱潮湿环境,通常在近水处发现。本种和蔊菜较相似,但叶型更多羽状深裂和大头羽裂,果实为椭圆形或近圆柱形的短角果,有时稍弯曲,可以和蔊菜区别。
(八)
图十六:广州蔊菜
广州蔊菜/Rorippa cantoniensis(Lour.) Ohwi,名字容易让人误以为生于南方,其实分布范围很广,北方亦有之,偶见于青岛市区绿化带,不清楚是本地土生土长还是外来带入。本种的突出特点在于花序:花序顶生,小花生于叶状苞片腋部,上图中“夹”着圆柱形短角果的“叶子”实为叶状苞片,此结构为(国内)蔊菜属植物中独一家。
(九)
图十七:风花菜
图十八:风花菜
风花菜/Rorippa globosa(Turcz.) Hayek,此名来源于明代《救荒本草》,实际上不如球果蔊菜更清晰明了。本种叶片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粗齿,基本没有“羽裂”的情况,其果实为近球形的短角果,和前述三种蔊菜差异较明显。
(十)
图十九:碎米荠
图二十:碎米荠
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L.,碎米荠属。本种和荠菜长得很像,花叶皆似,但其叶子实为羽状复叶,而非简单的羽状分裂,果实为纤细的线形长角果,这一点和荠菜迥异。《中国植物志》中说,“全草可作野菜食用”,听说有些地方也用碎米荠来包饺子。
(十一)
图二十一:小果亚麻荠
图二十二:小果亚麻荠
小果亚麻荠/Camelina microcarpaAndrz.,亚麻芥属一年生草本。通常直立,上部分枝或不分枝,茎叶均有毛。小花淡黄色,短角果呈倒卵形至倒梨形。本种见于青岛郊区各市,原胶南市和即墨市均有之,好像......没听说有什么用。
(十二)
图二十三:葶苈
图二十四:葶苈
葶苈/Draba nemorosaL.,葶苈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本种下部茎叶密生单毛,至顶部渐稀疏,基生叶正中央的主茎通常无叶,分枝茎有叶。花黄色,短角果长圆形或长椭圆形。据记载,其种子可作为药用,但在实践中入药的“葶苈子”却并非本种,可能在传承中出现了啥子误会,就像青蒿黄花蒿一样。
(十三)
图二十五:诸葛菜
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 O. E. Schulz,诸葛菜属一二年生草本,又名“二月蓝”,是十字花科野生植物中的头牌花魁。人工栽培的很多,往往成片种植,盛放时如蓝色花海,令人目眩。这两图摄于青岛大泽山风景区,是不是野生不得而知,也许是,因为其分布区域包括山东。
图二十六:诸葛菜
传说当年诸葛丞相的大军曾以此为蔬食,故名诸葛菜。不过,真吃起来绝非易事,须取嫩茎叶用开水浸泡,然后用凉开水浸泡,重复操作至无苦味方可炒食。如此这般炮制,无非就是一碟子被百般蹂躏过的青菜,不是荒年又何必吃呢?
图二十七:荠
以上十三种,即除荠菜外在青岛地区有分布的野生十字花科植物,可能会有疏漏,欢迎过路神仙补充。十字花科是人类蔬菜的大本营,野生种类亦多数可食,但以荠菜为最佳,余皆碌碌耳。本篇未专门介绍荠菜,因为太熟悉了。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