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偶得(这组雕像的背后)

标签:
杂谈 |
高阳“毁家办学”的义举,早年间一直得到人们的敬仰和称颂,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不被提起。高阳出生在富裕之家,父亲高秋荃干实业虽成功,却一直对自己未曾多读书颇感遗憾。“于是他在弥留之际写下遗嘱,希望儿子高阳回家办学。”无锡知名文化学者郁有满介绍,高阳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14年留学美国,获得文科硕士学位。回国后他便遵循父亲的遗愿,打算捐出家产创办一所完全中学。
郁有满告诉记者,为了建校,高阳几乎倾家荡产,他的办学,并非一般的捐助,而是真正的“倾其所有”。据了解,为了这所学校高阳卖掉了无锡三里桥同昌棉籽行、通汇桥高顺昌砻坊的全部资产。但经费还是不足,高阳又毅然卖掉上海、无锡的住房,“仅上海宜昌路高公馆花园洋房,就有一千两百平方米左右”。郁有满说,他家人口众多,房产卖光后,十几口人只能租屋于无锡三下塘。
高阳甚至不愿意铸像留名,当年建校时的一块奠基石,在上面署名的是唐文治(校长)和薛翼运(字南溟,校董会董事长),而作为创办人的高阳,则未留任何痕迹。著名教育家、经学大师唐文治,出任私锡中校长十年,分文不收,全为高阳精神所感动。高阳之无私精神,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