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画

这幅画题为“静对瓜棚拜上人”。
钱松喦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学仿指画,后直至年逾八旬,重拾儿时对指画的尝试。这幅作品以苦瓜入画,以表明钱老向“苦瓜上人”石涛的致意,间接地也表明其重归早年澹雅的心迹。
2
题识


中国的画上几乎都有题识。阅读这些文字,基本能对这幅画的内容、创作背景等相关情况搞清楚。以往赏画,因为题识的字太小或者字体的原因,往往只能忍痛割爱。
这次展览很周到,在铭牌上将题识部分也标明了。认真阅读,了解很多内容。
比如这幅《开凿映山湖》,其题识内容为:惠山秀出但欠一水,今春在黄公涧前凿一大池名曰映山湖,弃土填塞废河蓄水兼溉农田。全市数十万人踊跃参与,共受一次劳动教育,一举数得不徒点缀风景已也。一九五八年六月一日余于市人代会中由集体往此运土,深感劳动意义之大。祖国远景无限美丽,爰写此图以誌他日清漪满湖花柳相映,泛舟其间者毋忘今日开凿之劳。钱松喦作于无锡并记。
曾和小马一起泛舟映山湖上,但只是对周围景色,以及划桨行舟感兴趣。开凿之劳,没有想到。
3
文创

现在对文创产品的开发越来越重视了。在展览的一隅,摆放着很多文创产品,它们都与钱松喦先生的画作有关:拼图“今日江南分外娇”;“鼓足干劲”系列帆布袋、单页夹、便签本、行李牌;果盘……
不过,这些文创产品(包括以往推出的)只能看看,你还不能带回家,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不行,因为馆方还没有获得相关经营的许可证。
4
暖心提示

展室走到头了,但感觉好像还没有完。看到地上有文字提示,并画了指示箭头。这文字是用灯投射在地板上的,在博物院志愿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
5
留言墙

展览结束,有一堵留言墙。这是与其它展览不一样的地方,其它展览往往只有一个留言本。
留言墙上贴了一些便签纸,上面写着大家的话。那便签纸也是文创产品。我拿了一张,贴在了展览的宣传册上,也算是一个纪念。
6
照片

这是在博物院公众号上看到的,钱松喦和夫人的合照。
让我感兴趣的是拍照的地方,那应该是鼋头渚中的一个景点。换作现在,这也算得上是一个网红打卡地了。
我曾看见老马也有这样一张照片,和战友的合影,就是在那个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