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去惠山古镇换了一个入口,因为想去看看藏在古镇另一端的麦田。虽说常常从那边走,居然不知道那里有一片麦田。小满过后,麦子已经泛黄了。同事经常去那里走走,发布了许多照片。
站在寺塘泾桥上看过去,景色还是挺美的,一种宁静的美,古色古香的美。没有太阳,远处的惠山隐在雾气之中,很有诗意的美。还没有旅游团到达,看不到人。


下得桥去,往麦田方向走去。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越往前走,笛声越发响亮。看到了,那是一位老者在河边的亭子里吹着笛子。我靠在河边的栏杆上成了唯一的听众,老者见到了我,似乎演奏更加卖力了,随着乐曲在亭子里踱步。


一曲终了,为他鼓掌。老者主动发问:“你喜欢听吹笛子吗?”我表示:“这笛声很悠扬,感觉很好听。”老者点头表示认可。就这样,我们聊了起来。老者告诉我,他吹奏的曲子是《姑苏行》。写博文时,我百度上搜了一下,《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老者向我介绍这曲子:“曲子终了,声音渐稀,表示游人欣赏完美景离开了。这曲子在这里吹奏很合适的。”老者还问我能否听得懂,我告诉他:“曲中欢快的部分是不是鸟儿们在玩耍吧。”老者的回答让我脸红:“那欢快部分表现的是孩子们在高兴地玩耍。鸟叫声要用小的笛子来吹奏。”






告别老者,走过如意桥,来到了麦田中。昨晚下过雨,地上比较湿,不敢往深处走。小满过后,麦子已经变黄,麦粒也越来越饱满了。麦田、小河、小桥、绿树……依旧是充满了宁静感。麦田旁边几幢房子,那是中国泥人博物馆。那里也曾经是大马、小马战斗过的地方。



路过宝善桥,穿过闸口,进入了古镇开放区域。沿河的店铺已经开门,有些早到的游客已经在河边安营扎寨,品茶聊天。
看到有一处院落门口人很多,便走了过去。院内人也挺多的,大家都在干着自己的事情。看了第一眼,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仔细观察,原来是那几株盛开鲜花的树很突兀。季节不对啊,再仔细一看,那几株树都是假的用木桩固定在地上。亭子里有人在用红布编制绣球。很有意思的是,用识花君程序辨别,居然成功了,或许是那几株假树做得太逼真了。



我想走进旁边一个院落,被拦住了,理由似乎很充分——里面正在拍戏。哦,原来如此。那些假树都是道具,为拍戏服务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