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行之秦兵马俑

标签:
育儿旅行西安兵马俑杂谈 |
分类: 生活类 |
秦兵马俑在西安临潼区,距离市区有几十公里路。怎么去,这有很多办法。我们选择了最稳妥的一种——到西安火车站乘坐游5专线车。该条线路上有两个重要站点,华清池和秦兵马俑。
早晨,从所住的地方往火车站赶去。越接近火车站,各种干扰越来越多,他们纷纷许以各种诱惑,无奈我们信心坚定,不为所动。
很容易找到了车站,几乎是随到随走,每人花了7元钱,可以到本线路的终点站秦兵马俑。在车上,小马提出修改原订的计划,原本参观兵马俑后要去的华清池不去了,理由是他要好好看看兵马俑。小马的意见总是能得到尊重的。
经过70多分钟,我们来到了秦兵马俑。购票进入,顺便还请了一位导游。导游带着我们先后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以及第一、三、二号坑。小学课本中有篇课文就是《秦兵马俑》,课文里的文字让我已经无数遍地想象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形象鲜明。也许是最美好的都存在于脑中,当看到实景时略有小失落。但过了不多久,小失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还是震撼。
兵马俑博物馆中主要陈列着1号、2号铜马车,其中1号车是真品。青铜马车制作工艺复杂,技术精湛。整辆马车可分解成上百个组件,多数组件又是由众多的零部件组装而成。体量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单体器件多采用分步铸造的方法完成,铸造的工艺手法主要有嵌铸法、包铸法、铸焊法3种;各种组合器件的组装,则采用了子母扣加销钉连接等近10种连接方法。很多部件在制作成型后及连接的过程中,还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了抛光、切削、錾刻、镶嵌等工艺。马车的彩绘不仅起到美化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以模写的纹饰表现了结构原来的材质,其精妙的彩绘技法令人叹为观止。所以这两乘秦陵铜马车号称青铜之冠。(以上文字复制于凤凰网《青铜之冠:秦始皇帝陵青铜马车》)
整个博物馆内光线太暗,那精美的青铜马车看不真切,美中不足啊!
在参观兵马俑之前,曾有同事在戏说游客要比兵马俑多。等我们到了现场,发现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聘请的导游很是灵活,在人流中穿行自如,并指点我们一家三口到达最佳观察地点。在她的引导下,我们看到了兵马俑威武的军阵,兵马俑挖掘、修复、保护等情况。还看到了工作人员正在工作的情景。对她的讲解我们还是很满意的。
景区里的导游很多,不仅是数量,还指来源,有景区正式的导游,有带队的导游,甚至还有附近的村民。不是要蹭导游,但无论你在哪里,总能听到导游的介绍。听得多了,往往会有发现。导游的讲解各不相同,除了该文物的最基本情况外,往往添加各种逸闻趣事。在参观时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进入2号坑时,我忽然想起了网上流传中年妇女下到坑底捡水杯的事情,便向导游求证。当时导游笑着说,景区公安处找那人谈了好久的话,因为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就放了。这个说法和官方说法有些不同,无法考证。




跟着导游转了一圈,她离开了。原计划,我们也该离开去华清池。为了响应小马的建议,我们留了下来。在景区吃了自助餐后,再一个一个展室看过去。没有导游催着你走,就可以慢慢欣赏了。
聊天时,已经参观过秦兵马俑的同事曾表示她最喜欢1号铜马车。这马车我无法看得清楚,要说我最喜欢的,那非那座跪射俑莫属。我喜欢它的原因就在于细节——发髻、盔甲花纹、耳廓、指甲、掌纹、手背上的筋脉、鞋底的花纹。我围绕跪射俑转了好几圈。
下午3点多,我们离开了兵马俑。返程的路上,多看了几眼华清池门口的标志性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