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即将来临,请大家来看看小马的一篇习作《端午节》。文中没有一点自己的讲述,所有的内容都来自教科书。小马所起的作用就是排队,让这些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来到你面前。可惜有的顺序还不够合理。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有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有关。有些家长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屋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或防止毒虫孳生。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