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游惠山古镇,参观了一个泥人展。其间有一个大展柜,里面展示的都是与无锡历史有关的人物和故事。有些内容有所了解,还有些确实第一次见到,很感兴趣。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有关泰伯奔吴的落脚地,眼下史学界依然流行多种说法,单江苏就为泰伯奔吴是在无锡一带还是宁镇地区就颇有争议,但根据大量的史料记载,泰伯当时所奔之“荆蛮”,应指无锡、苏州一带,有关泰伯奔吴在梅里,后汉时期的《吴越春秋》、《泰伯墓碑记》以及南朝的《后汉书》等,都有泰伯冢在梅里的记载,而关于“梅里”即“无锡梅村”,最早有东汉碑刻的记录。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注“吴太伯”也称:“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也就是现在的梅村地区。更确切地说,古文献记载的“梅里”范围要远大于现在梅村镇的行政区划,比如,相邻的鸿声镇就应归入当时的“梅里”的区域内(泰伯募遗址现在鸿声境内)。

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一说为“五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此即中国历史上著名“鱼肠剑”的来历),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也被其侍卫所杀,史称为“刺王僚”、“专诸刺王僚”或“鱄设诸刺吴王僚”,后更成为中国京剧传统剧目。此后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葬于苏州阊门内,以“专诸巷”以纪念。

原文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翻译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战国时期,年仅十二岁的小甘罗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母亲织布过活.甘罗虽然家贫,但却好学不倦,并立志他日封侯拜相,衣锦还乡.一日,秦相吕不韦驾车回府,见甘罗划地为戏,遂下车倾谈.不韦见甘罗妙论滔滔,才智过人,于是将他收为门下食客.此时,秦王欲跟燕国结盟,以助其讨伐赵国.甘罗闻得此事,竟向秦王面陈出使赵国之策,并自荐出任.秦王大嘉其志,封他为上卿大员.赵王得知秦使将至,急令文武大臣于金銮殿上肃立示威.赵王见来使乃黄毛小子,顿时为之气结,欲将甘罗置诸死地.怎知,众将竟不敌小甘罗,赵王卒答允割五城赠予秦国以谋修好.甘罗立下大功,获秦王封为宰相,从此扬眉吐气.

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今浙江萧山临浦苎萝村。同范蠡同卒于陶(定陶)。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是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又闻“据说范蠡一是喜欢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践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样杀掉自己,就在吴国灭亡后挂印而去,带着西施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

春秋时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自楚逃至吴,曾吹萧乞食于吴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餬其口,栴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吴市。”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篪)一作‘箫’。”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箫”。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剧情介绍 南宋时,金兀术率众攻打京口,梁红玉、韩世忠共同点将布阵,会战于金山,梁红玉擂鼓助阵,金兀术大败,退守黄天荡。

明嘉靖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将汤勤荐于严世藩门下。汤勤贪恋莫妾雪艳貌美,以怨报德,以“一捧雪”杯为由陷害莫怀古,严世藩令总镇戚继光拿获莫怀古就地斩首,莫仆莫成貌与怀古相似,挺身代死。汤勤又言死者人头,严世蕃又令汤勤会审。陆炳拟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乃佯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始不究。陆炳授意雪艳刺汤,洞房中汤勤被灌醉,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尽。

明嘉靖年间,无锡知县王其勤,为了抗击倭寇,抢修城垣,将不遵军令、下令修城民夫休息的侄子王克宝斩首。后人为了纪念王克宝死的“冤”,所以就在他被行刑的地面上铺盖了三块石条,每块石条长约五尺、宽约二尺,地处东门内康熙春街、苏家弄口(现人民中路)。无锡人经历了五百年,仍记着“克宝桥”。不过这桥确实桥下无水,没有桥墩,也没有坡度,而且不足二米,是无锡最短的桥。

十五贯,是的昆曲代表性作品之一;客观地说,该剧在艺术上并非出类拔萃,所谓“代表”二字更多源于它特殊的历史地位。
此剧原为(清)朱素臣所著,目前所说的《十五贯》一般是指陈静据此以及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进一步改编(执笔)、浙江昆苏剧团在1956年首演的版本。
备注:上述资料据引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