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时评骗子 |
分类: 独坐幽篁(偶尔装模作样) |
名词解释中把那些用狡猾手段或欺诈作法,特别是利用别人的轻信或者偏见而得到金钱或地位的人,称为骗子。骗子充斥各行各业,他们分别叫政治骗子、经济骗子、文化骗子、情感骗子、江湖骗子。
政治骗子擅长指鹿为马、玩弄权术,他们时而居于庙堂时而身陷囹圄,待遇天壤之别。文化骗子是“文化快餐”的催生物,他们卖弄玄虚,为自己镀上大师学者身份,高价推销图书和纪念品。文化骗子常用手段还有“评奖”。情感骗子以骗色为主,明清小说《喻世明言》中多有描述。涉世未深者和痴情者着道不少。江湖骗子,卖卖假药算个卦,小打小闹骗个小钱。而随着现代通讯和传播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地加快后,祸害面最大的是经济骗子。
是的,信息爆炸时代的便利,让人们轻而易举就获取了丰富的信息,但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比如电信和互联网诈骗因为成本低廉而被骗子们广为使用,他们设计出的骗局不仅花样繁多,而且推陈出新快,乃至区区一文已不足以涵盖,以下只能谈谈笔者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骗子了。
骗子使用的第一大载体是短信。相信有手机的,人手一条收过“某活动中奖,登录某网站领奖”的短信。它的特征是除了用巨额现金作诱饵外,还无一例外地加一台苹果电脑。它主要骗取奖品所得税。这大概是骗子们诈骗最成功的教材了,因此沿用多年。随着银行电子密码器的使用和网购快递业的发展,骗子们有了新手段:冒充银行发出“电子密码器失效”短信,冒充公安部门发出“邮包被移送警方”短信。它们主要靠移动基站模仿专用电话号码发送短信,制造恐慌气氛,让人信以为真转账。这种骗子好歹还设计个语境,还有一种是简单粗暴地只发个名字和账户让汇款。这更莫名其妙了,谁会接到个账户就汇钱?谁知有个门户网站编辑真中招了,当时他正在给客户转账,电话索要客户账户后,正好接到这种短信,随手就转了。骗子看似无意义的大面积撒网,就是针对这种概率很小的“无缝对接”。
骗子与时俱进的诈骗载体是腾讯QQ。和中奖短信诈骗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弱点不同的是,QQ因为是亲友团的联络工具,骗子是利用亲友间的信任而得逞。前不久,一知名女作家的QQ号被盗,骗子以她的名义向另外一女作家骗取了七万元巨款。虽然纸媒大幅报道,但至今都未见结案。受骗者更被读者指责“这样的专栏作家怎么能指导别人生活”而委屈伤心。同事的孩子也刚遭遇,骗子假装孩子同学,说自己手头紧生活费无着落,骗走了同事孩子的银行卡号和密码,盗走了卡里的钱。
骗子多年坚持使用的载体还有电子邮箱。垃圾邮件是他们的作品。我这种浸淫互联网十余年的人也差点上当。我收到的是一位喜欢的著名女作家的信件,“她”用平时常用的口吻亲昵地和我借钱,随信附了一个陌生名字和账户。我揣度她在外遇到了中意的老古董了,钱不凑手呢,连忙起来翻银行卡。但在出门的一刹那,看多警匪片的我突然心理阴影一闪,会不会是歹徒发出的?喜欢单身出行的她遇险了?接到询问电话的她,急得大喊“邮箱被盗”。我为她的平安和自己免于破财道了声“阿弥陀佛”。天可怜见,我原来是这样才保存住了鬻文的血汗钱!想必骗子早已盗取她邮箱密码,进出翻看来往信件多次。
后来我也和电话骗子周旋过。这种短兵相接,骗子最容易露出马脚。总之,电信和互联网防骗,除了戒躁戒贪外,最要紧的一条就是不要轻易出示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
骗子遽然增多,使诚信体系遭受更大的破坏,人们哀叹道:“骗子太多,傻子都不够用了。”在增强自身防范意识的同时,我们不禁要追问,形成这种社会现象除了信息科技的便利,还有什么原因?于此,人们的共识是“凡人口众多,经济水平有限的国家和地区,骗子往往很多”,“贫富分化严重,民众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时,道德水准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