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27、你有几个好粉丝?

标签:
环珮空归梅子情感粉丝杂谈 |
分类: 独坐幽篁(偶尔装模作样) |
《常州日报》2014.10.16,玩世有恭 专栏
文/环珮空归
曾经在天涯论坛看到一个历数小时候偶像的贴,被罗列出的偶像群体基本覆盖了八、九十年代走红的歌星影星。除了少数几个对当年的崇拜引以为傲外,大部分人都在质疑自己年少时的审美品位。其实大可不必持疑,因为审美不仅和社会历史发展休戚相关,也映射着个人成长中不断修正的三观。至于我自己,追星经历屈指可数,只记得小虎队正火的时候,同学们整天拿着苏有朋陈志朋吴奇隆的照片,讨论哪个最帅,甚至一拨一拨地过来让我作仲裁。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看到尚且活跃在娱乐界的吴奇隆还有莫名的亲切感。但无论结果是哪种情绪,也抹杀不了我们曾经当过“粉丝”的岁月历程。
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用来指对某人或者某件事的崇拜者,他们的主要特征为忠诚、狂热。记忆尤深的是超级女声最火的时候,读到过张靓颖的高级粉丝“白骨精们”的几段追随文字,写得那个低徊缠绵情深意绵呀,估计给自己的爱人都没这么下过功夫。更有实例表明,粉丝的爱除了顶礼膜拜,还有更耸人听闻的出卖灵魂甚至生命的。为此,刘欢唱道,这就是爱,能唾弃人间的脆弱,这就是爱,再累也不觉得苦。
其实,粉丝自古以来就有,疯狂程度与今人不相上下。著名的有白居易的纹身粉,据《酉阳杂俎》记载,“荆州街子葛青”因为喜欢白居易的诗,便自脖子以下皮肤都刺满了这些诗句,有的还配上了图,以至于“体无完肤”。幸而古人遣词造句凝练,若是今人洋洋洒洒的白话文,不知能刻得下几个完整片段。而白居易自己也是李商隐的粉丝,扬言说“来世做李商隐儿子足矣”。杜甫的粉丝也不甘示弱,唐代的张籍把整部杜甫诗集焚烧成灰烬,拌上猪油蜜糖服用,说是能改变肝肠,写出好诗。以上这些粉丝虽然荒诞但是尚属风雅之徒。
今人的粉丝中也出现一些偏执狂。有血书向偶像告白的,有重金买下公交车车体广告向偶像示爱的,有为了偶像打的头破血流的,有对偶像茶饭不思甚至不顾家庭经济条件一掷千金的,还有偶像去世后追随而去的。最常见的是偶像犯错后,对偶像的错误行为不加规劝,反而支持的。这些不加节制的迷恋,令人堪忧。正常的粉丝应该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最后我们不得不谈到粉丝最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粉丝经济。粉丝经济以粉丝为消费主体,借明星效应营销一些与明星有关的产品,其发起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成型于2006年左右的选秀节目蓬勃之际。粉丝经济包括明星的本业产品,比如演唱碟、电视剧VCD等。还有明星的衍伸产品,比如他们吃穿用的东西,所以商家积极赞助明星使用自己的产品。明星还代言一些产品,从医药美容到别墅汽车应有尽有。有的明星对产品不了解,为了经济利益盲目接单,造成虚假广告的不良效应。所以粉丝要擦亮眼睛,崇拜可以,购物要理智。
总而言之,无论明星还是粉丝都是社会人,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在“佳片有约”中看过一部片子《决战中的较量》,说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两个敌对阵营中的狙击手较量的故事。其中,苏方的瓦西里,凭借百发百中的枪法,十天内击毙了四十多个德国军官。那种紧张、凌厉的气氛和成就,使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粉丝,那个自愿为了他到敌方当卧底的小家伙,英勇牺牲了。他的粉丝,那些自愿和他学技术的狙击手们,一个个端起了命中率更高的枪。他的粉丝,当时无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苏联人民,以他为骄傲。这是个关于英雄与粉丝的故事,这是个粉丝也是英雄的故事。这种粉丝和名人的互动应该是最佳殿堂级效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