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功能大爆发。
(2009-12-08 16:24:38)
标签:
环珮空归梅子组自己破稿 |
分类: 独坐幽篁(偶尔装模作样) |
戏说《世说新语》二则
前言
别家女子是低眉浅笑海棠花里寻往昔,我却是着阴丹士林作横刀立马状,横竖让人意外。再一掐指,不过三五年便要行将不惑,却依然这般直谑无度,又无朝云这等小妾可随身提醒“不合时宜”,怎不被侧目?喏,连这人手一册的《世说新语》也要跳出来调笑几番,拿古人出头,让男女对垒,论尽孰是孰非。拙文未必全是真理,可能多是歪理。
一、拿不出手的原配
二、宠,亦是离之殇
谁为我,唱《金缕》?
前言
活在俗世,从事着俗务,于是,我们是俗人。恰到好处的俗,透着股生机亦不让人生厌。俗世俗务中当然少不了衣食住行,而孙中山“衣食住行”以“衣”打头的提法,和“民以食为天”、“仓廪足而知礼仪”的古训是否相悖,在此暂且不论。但这种提法至少包含现代社会需遮体知羞而后可觅食的意思。衣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我极浅显的说三道四过,以下几个片段便摘自其中。可说到底,万变也不离其宗,这些身外之物无论从款式质地上怎样七十二变,都会让人想起《诗经·唐风》中的一句:“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不如你亲手做的啊,舒服又美观!这“子”或者是“慈母手中线”中的慈母,或者是“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中的爱人。衣饰因带着她们的体温和爱意,让我们不忍释手更不能释怀。于私己如此,于大公却又该是那句慷慨激扬的秦地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了。
一、红巾翠袖,腕间风流
二、谁为我,唱《金缕》?
三、大风起兮衣飞扬
四、柳暗花明又一鞋
五、一包一世界,一笑一尘缘
六、嗔买红绫束
漫画众“生”相
前言
此处的“生”是书生的“生”。对,他们是山西的一帮文人墨客。初逢后,我就像王朔的书名《一点正经没有》一样,试图用一点正经没有的笔勾勒出他们各自的风韵,并极力夸大或者缩小其中一些特征。未必成功,但已有形。也未必人如我文,但至少可窥其一斑。一笑。
一、谁扫黄金台
二、快让他在故纸堆里撒个野
三、弹剑而行金大人
四、藏山卧水葛水平
五、子有旨酒,以宴嘉宾
六、绘画亦有时,唐
盛世繁花,有个神话
前言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它被人供奉被人津津乐道也被人践踏。理智下的爱情之声,是啃着苹果,一口口咽下,听咀嚼的脆音。不动听,只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真正的爱情是叶芝那句:“在我面对死神的时候,在我纵酒狂欢的时候,总会突然遇见你的脸。”
是无论癫狂还是死亡时,挥之不去,敌之影。
这些僧俗雅众包括我,因大家生活的层面不同,演绎出的爱情故事也不尽相同。便是那百姓口中文人笔下的神仙眷属,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与无奈。这全不是杜撰,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
一、读佛
二、红粉已随流水去
三、美人共黄昏
四、盛世繁花,有个神话
五、活得像个笑话
六、绘事后素
每组选得文章不全。本来懒怠干这个,但是偶尔有用,被迫下手做一点。剩下的慢慢组。这活还得自己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