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梅煮酒7:一酒成谶。

(2009-07-28 23:08:40)
标签:

环珮空归梅子

酒文化

四相簪花

作业

文化

分类: 独坐幽篁(偶尔装模作样)
文/梅子     ……只当复习野史好了。 

 
“一语成谶”是个不吉利的成语。你看,最近突然去世的美国歌星杰克逊曾说过,他要和前岳父“猫王”普雷斯利一样早逝,结果一语成谶。但单个“谶”指的是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比如《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个“余讶其非佳谶”的句子,说明有佳谶和凶谶之分。何况年景不好心境不能不好,自娱自乐是永恒的王道,故今儿专门从故纸堆里翻出点佳谶的事儿来助兴。  

  先说个“一花成谶”的故事。北宋年间,韩琦被贬扬州任太守,心情郁闷,到后花园去散心,突然发现芍药丛中开出几朵与众不同的花:花瓣都是红色,一道黄色花蕊将花分为上下两层,极像宰相官服。他一喜,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金带围”么,有书称其“无种,有时而出,则城中当有宰相”,这是升官吉兆呀!细数共四朵,有福同享,找三个好友来戴戴,都发达了,身边岂不是出入无白丁了?

  掐指一算,大理评事通判王珪和大理评事签判王安石可到场,尚缺一人,老话说得好“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不等人啊。正着急呢,有小吏来报:大理寺丞陈升之已到扬州,前来拜见。好了,四大金刚齐聚,头衔也合适这种千年不遇的芍药。小酒小菜一吃,一人一朵大花簪到了发髻上,四个人不免要互相打趣(很显然,他们是红花教主杨二车娜姆的前世)。奇就奇在其后的三十多年间,四人果然陆续升任到了相当于宰相的职位,结局很是不坏。于是,“四相簪花”的典故千古流芳了。

  而“一诗成谶”来源于《随园诗话》,说明朝济南有个姓王的人,三月三和几个朋友在大明湖泛舟赏景,文人雅兴多,不免要酌小酒听小曲题小诗——酒助熊人胆,酒也是诗人写诗的常用辅助器材。行酒令后,老王分到了“南”字为题,他一挥而就,诗曰:新月如钩上,明湖似镜涵。蒙蒙烟水里,幽梦到江南。朋友读罢,调笑道,难道你要到南边为官么?果不其然,老王被“荣选新阳”为官。笔者稍微考证了下,新阳为如今的安徽某地,此地虽地理位置划分至今尚有争议,但它在明代时和江苏确实同属应天府,直隶南京。

  言归正传,无论花谶还是诗谶,都是文人墨客的休闲伎俩,而酒又是其必不可少的引子,将它们统称为“酒谶”也未免不可。至于谶后的结果就看各人的资质和品性了。比如四相之一的王珪就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人称“三旨相公”,只负责取旨、领旨、得旨,他因循守旧的为政之道与革新派的王安石大相庭径。而陈升之,也是政绩平平。他用收刮来的钱财造一豪宅,宅成之日,却已重病缠身,只好命人抬着自己绕府一周,随后一命呜呼,被后人耻笑。他们不肯恪尽职守不能造福于民的行为倒白白辱没了那两朵奇花。又试问,世上的事有多少经得住推敲呢,大多是看到其表相够繁华喜庆就开始千古啧啧称道,而没人愿意揭开这丝绸被面看掩于其下的烂棉絮罢了——但被诬为娈童罪的杰克逊却恰好相反。

  2009上党晚报
*******************  
未入选八卦:  
王安石曾记载:“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王安石比韩琦小14岁,不论此言因何而出,都说明韩琦相貌不赖。  
王珪的孙女比他更著名,是秦桧的妻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