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3—4)。
(2009-03-30 16:39:51)
标签:
环珮空归梅子作业酒文化当垆胡姬卓文君阮籍刘邦名人名酒杂谈 |
分类: 独坐幽篁(偶尔装模作样) |
三、当垆人今何在。
苏轼问“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瞧这神清气爽的悠闲劲儿,在溪边慢行,在药市微步,走到小酒家处,问,卖酒的那人还在么?诸位看官,苏轼这一问可不是漫不经心的,要知道,当垆人可多是美女哎。什么,我信口雌黄?有《羽林郎》为证: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按常理,即便是小家碧玉,家人也不舍得常让抛头露面吧。既然能戴得起蓝田玉和大秦珠,能穿得起长裙大袄,家境也算小康了。尚且妙龄,单独放那里,能不招惹狂蜂浪蝶么?
果然,霍家奴冯子都来了。驾着配银鞍的豪华马车,车盖上装饰着翠羽,为了吸引胡姬视线,摆出忸怩身段来回在酒家门口晃悠。打住。一个家奴,怎么这么奢侈,原来此“霍家”是西汉大将军霍光之家。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从小被哥哥带在军中历练,做事谨慎,汉武帝病逝,受命成为小皇帝的辅命大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冯子都有权倾天下的主子,还怕什么。他出手大方,送青铜镜送红罗衣,要好酒要好菜,然后趁着礼物趁着酒劲儿公然轻薄胡姬——这没眼色的小子,没看到姑娘自己都带着价值不菲的蓝田玉和大秦珠么。
呵当然姑娘不是嫌礼物少而抗拒,一个恶奴,谁会喜欢。结局自然是冯子都灰溜溜走了。虽然诗到此为止皆大欢喜,大家还是忍不住替姑娘捏把汗,那“好大一坨的牛粪”会对鲜花胡姬善罢甘休么。阿弥陀佛,但愿正赶上霍家整顿家规,恶奴们能收敛下罢。
当垆知名人士中还有个卓文君,自己貌美如花才高八斗家财万贯,一曲《凤求凰》就和穷书生司马相如私奔了。自立门户后,无以为生,听人劝告,他们也开酒家了——这钱想来是卓妹妹私奔时顺手捞的私房细软,但估计量不多。为了刺激老爹救济,俩人演起了夫唱妇随男打杂女当垆的戏。老爹面子为上,只好乖乖拿钱养活这对活宝。嗯,从此后他们饮酒赋诗,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司马相如这等无赖文人发迹后,却不念旧情,依然想让黄脸婆下堂,卓文君只好拿出知识女性的手腕,又是写《白头吟》,又是写《诀别书》、《怨郎诗》,这才挽回了薄幸人的心。但这也是史书用寥寥数语总结的大结局。期间卓之艰辛与悲愤,可想而知。世人都赞她敢爱敢恨,一生浪漫。说不定被遗弃的时候,她也在为遇人不淑而追悔莫及吧。
这当垆二女还算下落有明。另外一些呢。比如,元代乔吉“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中的黄四娘——和家里花满蹊的黄四娘没什么关系,“黄四娘”是对美女的泛称。比如,北宋贺铸“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中的秦女。自古红颜多薄命,更何况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抛头露面的红颜呢。历史的长河中,她们用尽美貌和智慧描了浓妆重彩的一笔,让脂粉夹着眼泪顺流而下。而我们能做得,只是把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句子,吟了又吟,唱了又唱……
四、试看醉翁之意。
在上期关于当垆者一文中,我们提到了胡姬和卓文君,还一笔带过了乔吉的黄四娘和贺铸的秦女,其实裨闻野史中尚且还有两宗案子与酤酒当垆有关。
其一为阮籍,他与刘伶同列“竹林七贤”,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与民国名士之性格狂傲不羁却又文化底蕴深厚的风骨一样,魏晋名士也至今为人所称道。当时国家政权分裂且更迭频繁,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却间接造成了文学上的百花齐放。阮籍满腹经纶亦有济世救国之才,岂能没有达者兼济天下之念?怎奈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中,他们不过都是统治者掌心里的蚂蚁,于是孔融死了,嵇康死了。
于是,阮籍醉了。他和其他读书人一样,选择了用酒精来麻醉的生存方式,用以逃避死亡,逃避对现实的失望。他常驾车携酒前行,一边拉着缰绳一边喝,马车停了,原来是行至水尽,他便嚎啕大哭,问,真没路了?!真没路了,跳槽又无门,空有一腔抱负付得东流水啊。他常去饮酒的地方还有一个。据《世说新语》记载“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说明他到此酒家甚是便利且次数不少。王安丰是那个小时候不去抢摘路边李子,说“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的人,也是风姿飒爽的主。
这么一对秀士频繁光临,美妇之夫能不犯嘀咕么。更何况阮籍喝醉了,竟然还“眠其妇侧”。看情形,阮籍是通宵达旦喝,妇因和他极熟,也知他品性,所以敢不送走客就去独眠。妇与阮籍是自然的,都当对方是酒坛子般,可她丈夫却把醋坛子打翻,差点当成捉奸在床。若是彪悍或有点权势的,当即就会大打出手把狗男女捆送官府沉了猪笼了。但这个丈夫终是懦弱小民,所以只敢趴在暗处偷窥“伺察”——这神态既猥琐又让人心酸。
阮籍刻意的醉意朦胧的来和去,但依然没能逃避掉一些俗务,包括被逼迫着写了以供司马昭篡位所用的《劝进文》。这人格上的侮辱内心的愧疚让他生不如死,他就像被困死的兽,对一切都灰心失望了,何况美色——只不知美妇是否有失落之感。
罗列了这么多当垆美女,你也别太高兴,其实也有老妪在卖酒。当刘邦还是市井小痞时就常去王媪(媪一般指老妇)处赊酒喝。王媪配合刘邦出生是蛟龙附母体一说,大夸其醉酒也有蛟龙盘身。刘每每高兴,便多出几倍酒钱——前面还赊后面就多付了,他进账可真够不稳固的。其实,刘邦和王媪全知道蛟龙一说不过是扯谈,但双方各取所需,还是将这出戏演的不亦乐乎。
阮籍是醉翁之意只在酒,而刘邦此处饮酒却多是为了增加身世的神秘感。一个太实一个太虚。一个在逃避尘世一个算计尘世。所以,一个落魄早逝,一个功成名就。虽说时势造英雄,但从沛公起兵、鸿门宴、楚汉战争等事件中可以知道,成功与否与其能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也有关。
发于2009上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