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有关科大讯飞的媒体质疑

标签:
转载 |
分类: 科大讯飞 |
热门业务做不“热” 激励对象纷“择枝”
⊙记者
科大讯飞(002230,股吧)今日发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被寄予厚望的最牛技术IFLYTEK―C3(语音协同办公解决方案)占全年营收竟不到5%。(营收是多少就是多少,为何要用“竟”字,你报道事实,读者自己不会判断吗?)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公司核心业务骨干频频出走,其人才储备亮起了“红灯”。
科大讯飞2012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约7.83亿元,同比增长40.74%,实现净利润约1.82亿,同比增长37.5%。占公司总营收最多的业务是信息工程与运维服务,其营收约2.668亿,产品毛利率22.98%;其次是语音数码产品(语音评测与教学)。不过,被公司及市场热捧的“讯飞输入法”、“讯飞语点”以及“讯飞语音云”等IFLYTEK―C3类产品在2012年仅入账3714万元,占总营收4.73%。记者查阅科大讯飞年报,发现2010年和2011年,公司IFLYTEK―C3业务收入分别为3563.67万元和4771.14万元,占当年总营收均为8%左右。由此可见,上述热门业务可谓“叫好不叫座”。(这个不过后面的言论,其实等于说,新浪微博每年投入几亿美元,营收那么一点,纯碎新浪脑子烂掉,不如直接砍掉微博这个业务;也等于说,腾讯现在微信亏损巨大,投入超高,还没什么营收,微信就是tmt界最大的窟窿,还什么“由此可见……,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无知加上满胀的头脑,更可怕的是无知加上满胀的头脑还敢写出来发表)
一位曾经供职于科大讯飞的员工称,公司所谓的语音业务就是一个旁门左道,市场很小,根本没有所谓的远大前景。(这个员工去发明一个干掉乔帮主的惊世伟业了吧?苹果、谷歌、微软、inter、百度、搜狗都在花巨资在语音上,他说是旁门左道,让我们期待这个员工为中国人争光!)科大讯飞能成功主要靠政府支持,所有赚钱的项目大多是政府投资。
科大讯飞在年报中表示,随着语音技术产业化趋势明显,势必造成语音技术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对语音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大,语音技术人才将面临持续短缺。而针对人力资源风险,公司将通过多方面渠道引进配套人才。
但现实却有点吊诡。(这是典型的曾经是21世纪经济报道写长篇报道所用的文风,与其说为了转折,不如说是凑字数和表达倾向,好的不学,坏的全学来用;公司说要重视人才和个别人员工离职对比,就能用“吊诡”来表达,你是看惊悚片看多了吧?唉)科大讯飞的人力资源风险正在逐步加大,近期公司内部相继流失多名中层核心业务骨干。科大讯飞今日还公告,由于原股权激励对象陶石、张静、黎伟、孙林、韦娟、刘振文、杜江奎、王玲、窦一鸣、张有木、王刚、龚琳、何将等13人因个人原因离职,已不再满足成为股权激励对象的授予条件,根据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公司将取消上述13名离职人员已获授的40.95万份股票期权,并予以注销。此次调整后,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激励对象人数调整为351人,股票期权的总数调整为1592.55万份。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离职人员已是科大讯飞在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后的第二批离职人员。上述13人在科大讯飞担任的职位涉及产品经理、研发主管、软件开发工程师、业务线经理、智元销售总监、交互设计工程师、电子商务组组长以及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多个研发及销售的关键岗位。
此前2012年5月,科大讯飞已披露刘中信、张健、江舟、方奇、葛秀丽等5人因个人原因离职,其中刘中信为公司大区经理、张健为系软件开发工程师、江舟担任综合管理组主管、方奇任职行业经理、葛秀丽则为测试组长。该批人员的离职时间距科大讯飞抛出股权激励计划后尚不满一年。就在第一批业务核心骨干离职后,2012年12月18日,科大讯飞原董事王能光、监事金卫东也双双提出了辞职。
股权激励推出后竟然出现批量核心骨干员工离职,这显然有悖股权激励本意。更让人担忧的是,针对如此多员工流失现象,科大讯飞董秘徐景明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员工离职是正常的人才流动,属正常现象。(上证报的流失率并不低,当年要扩刊,北京招了很多人,留下了几个?当年新浪也给了我期权,都到了每个月都可对选一笔银子的阶段了,我也走了,微软那么牛逼,打官司都没留住李开复,谷歌那么牛逼,高级副总裁一样走人,何况讯飞这些员工、中层离职,对企业来将,正常的跟吃饭睡觉一样,吊诡什么?我走了,难道就说明新浪垃圾,我们都曾经认为自己离开,地球而会转动的不完美,美女会过的不幸福,男人会过的很悲惨,其实不过是自己捉弄自己)
人才乃高科技公司最值得珍视之财富,如此漠视核心员工离职,其核心竞争力如何打造? (一个记者写新闻稿,最后还来这一句算不上狗尾续貂的话,你写评论文章吗?人家说正常现象,你就说人家漠视,难道要人家对离职的员工痛哭流涕啊?)
最后,我真正想说的不是这个记者,而是编辑以及审稿签版的,这种稿件怎么能被刊登在上海证券报这样的专业财经媒体上,而且是指定信息发布的媒体。很多初出校门的记者,本来是个不错的苗子,你不在成长过程中严格要求他们,他们就一定会成长的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