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仓位控制
(2009-08-29 08:11:34)
标签:
股票基金仓位股价凯利杂谈 |
分类: 投资原理 |
我一直比较支持一个观点那就是分批买入与分批卖出,价值投资者不会在股价合理时买入,他得等到被低估时才买入,可低估的股票仍然可能会继续下跌,为了避免过早买入导致的严重套牢所以得分批买入,于是会常常看到价值投资是越跌越买,虽然这样不会保证买到最低,(事实也如此巴菲特经常买入后被套牢)可能保证买的位置是相对的低。同样,价值投资也不会在股价达到合理时卖出,股价被高估时会越涨越卖,股价合理只会继续持有。这是因为一来可以利用市场的情绪,二来有可能自己的估值是错的。巴菲特从11,12元到15,16元一直在减持中国石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猜想,价值投资者之所以不做趋势,非常可能是因为一,趋势怎么样才算确定的界限不清楚,二,跌往往来得奇快无比,当趋势被确定是可能已经跌了很多。这种操作策略其实跟凯利公式所传递的精神是一致,凯利公式从数学上论证了当知道赔率和概率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多大的投注金额能够使得资产增长的速度最快。那么怎么量化这种策略,我个人经验告诉我应该是以下这样的,当然,完全没理论依据。
当股价高高于自己估计的合理区间的中轴的30%时,卖掉30%,高出50%,卖掉50%,高出70%卖掉70%,高出100%,卖掉100%。为啥当高估100%要清仓呢?因为哪怕企业增长速度很快,每年能够达到20%~30%,正常情况下也要通过3到4年的时间的增长才能使当时高估100%的股价变成合理估值,而3到4年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估计谁都说不准。
反过来,当股价低于估计的合理区间的中轴的20%时,买入20%,低于40%时买入70%,低于60%买入100%,不可能存在被低估100%的情况,呵呵。
当然,这种操作策略比较痛苦的是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的时候,例如没涨到高估30%就跌回来震荡,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耐心持有。而跌没跌到被低估20%,应该仍然空仓。
我想做到这种策略最难的还是保持绝对的理性和坚决执行操作策略,我自问还没达到这么理智。目前本人倾向大部分股票高于合理价格50%以上,指数高于合理点位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