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居庐山日照峰三号

标签:
宋子文庐山张乐怡花径别墅月照松林避暑清凉世界 |
分类: 散文 |
http://s14/middle/3cce6a3bt91be5b5df72d&690
2009年8月庐山日照峰三号临日照峰路的一面,楼上的三个窗子,就是当年我们居住时的三个窗子
http://s8/middle/3cce6a3bt91be66bbb9f7&690
2005年8月站在庐山五老峰拍摄山下
http://s13/middle/3cce6a3bt74f9717eed1c&690
2005年8月庐山天桥附近,后面有人站的地方,就是有名的天桥
http://s10/middle/3cce6a3bt91be7764e9a9&690
2005年8月庐山锦绣谷或者去五老峰的路上,记不太清了
曾居庐山日照峰三号
庐山日照峰三号,是我曾经住过的地方。当时在那里居住时,并不知道它有什么“来头”,以为就是庐山众多的别墅中,一套很不起眼儿的小别墅。后来才知道,那栋很不起眼的小别墅,其实是宋子文的岳父张谋之早年在庐山的住所,也是宋子文与夫人张乐怡女士初次见面的地方。
那是1927年夏天,宋子文刚刚担任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长后不久,到庐山去避暑。当他亲身体验了庐山的“清凉世界”后,决定给母亲在庐山建造一栋别墅,好让母亲也能享受一下儿庐山暑期的清凉。但别墅如何造,造在什么地方,他心里没底儿,就通过关系,大致约定,请张乐怡的父亲张谋之全盘承包这项别墅工程。张乐怡的父亲张谋之,字若虚,原籍九江,曾经做过木匠,后来发达些后,看准了庐山大建别墅的势头,便将全家搬到庐山,在庐山的电厂路开办了自己的“张兴记营造厂”,全家人则住进了新建的日照峰三号别墅。
到了约定见面那天,宋子文带了秘书,登门造访日照峰三号张谋之家。张谋之建议宋子文选择安静、优雅,又离亲人较近的地方建造老夫人(宋子文母亲)的别墅。事情谈妥后,宋子文本来要离去的,张谋之却坚持要设家宴招待宋子文。也就是在这次张谋之的家宴上,宋子文第一次见到张谋之的女儿张乐怡。
张乐怡1907年出生在庐山,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大学毕业后,张乐怡就又回到庐山,参与父亲“张兴记营造厂”的管理工作。张乐怡自幼聪明伶俐,受到良好的教育后,举止更加得体。那时张乐怡二十来岁,身材高挑,风姿绰约。她待人热情大方,分寸得当,彬彬有礼,谈吐文雅,知识广博,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给初次见面的宋子文,留下了极为良好的印象。宋子文开始寻找机会,尽量与张乐怡接触。开始,张乐怡称宋子文为“宋部长”,并让宋子文称呼她的全名张乐怡。稍后张乐怡称宋子文为“安括”(英文uncle ,就是叔叔),因为二人相差10多岁。二人结伴游览了庐山有名的景点花径、仙人洞,尤其是宋子文做了一番表白后,两人的关系拉近了。那以后,张乐怡多次陪宋子文游览庐山的风景点,在庐山散步、聊天,两人关系进一步拉近。在为母亲别墅选址时,两人在松树路(就是庐山有名的“月照松林”那条路,青年人也称之为“情人路”;见博文《曾居月照松林间》)散步时,宋子文向张乐怡表白了自己的爱情。对于人品极好,又有显赫地位的“宋部长”竟然没有娶妻,开始张乐怡还有点儿不相信。宋子文便给她讲了自己的“恋爱史”。张乐怡相信了,愉快地答应了宋子文的求婚。宋子文是广东文昌人,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月27日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25年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长。次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1927年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尽管宋子文比张乐怡大10多岁,但在张乐怡的眼里,宋子文是一个很优秀的男人,既英俊,又才华横溢,还对她一见倾心。即使答应宋子文求婚时,张乐怡还在称呼宋子文为“安括”。宋子文说:“乐怡,你已经答应我的求婚了,再叫我‘安括’不大好吧?你应该叫我子文嘛!”张乐怡从那时才开始称呼宋子文为“子文”。对于这一段充满甜情蜜意的“庐山恋”,宋子文是满意的、愉快的,印象是深刻的,“我们在漫步中谈吐交流,她总是会心一笑,有时她说得很起劲,让我就像读一本内涵丰富的庐山导游书。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此时,花前树下,山径河边,都留下了我们观赏、游玩的足迹,留下了我们和谐的笑声。”(见《宋子文传》)
1928年秋天,宋子文、张乐怡喜结百年之好。从那以后,张乐怡一直陪伴在宋子文身边。1971年,宋子文病逝于美国,终年76岁。尼克松总统发去唁电:“他(宋子文)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特别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我们共同的伟大事业所做的贡献,将永远为美国朋友们铭记不忘,和你们一样,我们感到他的逝世是一个损失。”1988年张乐怡在纽约病逝,终年81岁。
日照峰三号别墅不算太大,在我们居住时(1967年至1971年),应该大致保持了原别墅的样子。当时楼上楼下各三间屋,楼上北、南两间屋,尤其是北面一间屋要大不少,中间一间则小些。楼上的三间屋各不干扰,由西面封闭的楼道进出。楼道的北头有门,通过一道向西两、三米左右的,回廊似的小桥儿,向南拐去,下十几级台阶,就到了楼下不大的院子里。小桥儿西头再稍稍向西,紧挨着下院子的石台阶,再往南走一点儿,是一间大厨房。楼下的三间屋没有楼道也没有廊檐,从院子里直接分别进三间屋。院子西面则建有堆放杂物的小屋子。院子里的南、北两面,都是石头垒起来的高墙。南面墙上有门通外面窄窄的过道,往东走十多米,就到了日照峰路。北面高墙外面,是一个因凿石开出的空场(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是否是个空场不得而知,或许那时是个山坡)。我们居住时,在北面高墙上也开了个门,为的是进出方便。因为那时三号别墅,已经归了庐山人民银行,原来冲东的门已经不知在什么时候封死了,走人民银行办公楼出去,那时几乎是唯一出路。走单位进出总是不太方便。北面墙上开门后,一出门就是一个虽然不太平的广场,但往东走十多米,就到了日照峰路,自然方便多了。那时我们住了楼上的三间,楼下三间则是银行一个职工的三口之家住。
我猜想,宋子文第一次到张乐怡家,张家设家宴招待宋子文,应该是在二楼的北间,因为那个房间可说是整个别墅最好的房间,一来面积大,二来安静,三来过一个小桥儿,就是厨房,上饭上菜很方便。对于张谋之这个“小老板”来说,宋子文亲临张家,张家肯定认为是“蓬荜生辉”,自然会用最好的房子、方式招待宋子文。可惜的是,前两年我再次回庐山时,三号别墅周围的房子,已经盖得“挤挤插插”,除临日照峰路的那面(见图一)外,几乎看不出原来别墅的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