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是支持周洋,我是支持人性

(2010-03-09 15:41:50)
标签:

杂谈

    “周洋昨日再次致谢,先谢国家、最后谢父母”,这是某媒体3月9日的一则新闻标题。
    先说这新闻给笔者的感受,心痛。这心痛,不是为了周洋,而是因为人性被扭曲,被无形的权力赤裸裸的扭曲……
    冬奥会夺冠,周洋现场真情流露的感言是“让我爸我妈生活的更好一点”,周洋的感言之所以感人,本质上是因为那感言流溢出了人性。
    然而,周洋的人性在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先生眼中却是运动员缺乏爱国主义的表现,是“德”性之不足。
    在于再清先生的思想认识和观念意识中,运动员是否首先感谢国家,涉及到了爱国主义的问题,而爱国主义即可谓绝对的政治正确,又可言绝对的道德高地。于再清先生轻轻一语,即不点名的将周洋在事实上置于了政治不正确和道德洼地的境地。
    可怜的周洋啊!身为举国体制下的一名运动员,身为体制内的一分子,身为某些官员眼中的政绩工具(笔者坦承,这“政绩工具”是笔者的理解和认为,而非哪位体育官员的公开声称和主张),笔者不难想象其可能感受到的有形、无形的压力。于是,周洋“再次致谢,先谢国家、最后谢父母”也就人之常情,不难理解了。
    或许,这是软弱,但或许这更是不无委屈的被迫虚伪和假装成熟吧?
    请别误会笔者的意思,笔者非谓周洋就不会打心眼里感谢国家,相反,笔者相信周洋内心深处是会终生铭记国家的“好”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国家”,其实本质上是没有举国体制的金牌体育,则如周洋这样一个贫苦人家的普通女孩恐怕终生都无缘其实是很昂贵,甚至可以说是贵族的冰上运动吧?更遑论冬奥夺冠以及“让我爸我妈生活的更好一点”了……笔者相信,周洋和其父母不会不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
    然而,知道这一事实是否就一定要求他们不能够有任何朴素的,寻常巷陌里的儿女情怀呢?就一定要将“国家”时时刻刻都置于寻常伦理人情之上呢?
    顺便插一句,于再清先生之言论被媒体指为是批评周洋之后,周洋的父母事实上对女儿表示了支持,周洋的父亲说“孩子岁数小,那话是发自内心出自肺腑的,我听了很感动。我赞成姑娘说的话……周洋母亲说“做为父母来讲,我觉得这句话没错,孩子只不过说了一句大实话……”
    在表示支持女儿之后,周洋父母当然也没有忘记表示感谢国家。
    笔者以为,周洋的父母或许很普通,但真的令人尊敬。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支持了女儿,而更是维护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相较于周洋父母,于再清先生虽然在谈话时使用了“孩子”一词,但笔者以为在他心中真的没有对孩子的“情”,没有!有的不过是虚伪的家长式的威严罢了。之所以说是虚伪,是因为真正家长式的威严毕竟还有一份“家长”之情,然而,于再清先生口中的“孩子”则不过是其用来为自己的威权涂抹一层虚伪温情的油彩罢了,尽管笔者相信其涂抹之举可能全然是无意识的,然而,惟其如此,也才更为可怕和可悲。
    于再清先生的言论被媒体报道,并被舆论批评之后,有人为其辩解,说其未指周洋。然而,在笔者看来,其言谈中是否直接点了周洋的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言语中所流露出的某种价值观念以及其做为官员的潜意识,这才真正是舆论所批评者。
    在于再清先生心中,似乎运动员在得奖感言时不首先表示感谢国家,或者说是感谢了父母而没有感谢国家,那就意味着不爱国,意味着“德”之亏,意味着需要被教育。
    说实话,笔者不大理解于再清先生的这种逻辑。
    难道爱国主义和父母亲情是矛盾的吗?难道为了爱国就不能够父母在先?难道一个爱国者就不能有片刻的全心牵挂父母而暂时心无它念吗?
    请恕笔者直言,如此的于氏爱国主义太可怕了,因为它缺乏人性。而爱国,是需要一个“人”来爱的,毕竟,机器是无所谓爱与不爱的,而一个缺乏人性的人究竟是人,还是机器?
    说实话,笔者可以理解于再清副局长真正想说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现实中,许多运动员在被国家培养的功成名就之后,为了追求个人价值更为充分的实现,或者说是面对世俗的利益,更多的考虑个人利益之得失,而少考虑国家之荣誉或者说是为国争光。客观而言,这种现象近年来并不鲜见,而身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对此现象也自会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感受。
    客观而言,这一现象成因复杂。此种现象能否归属于爱国主义的范畴,以及被理解为运动员的“德”性问题,在笔者看来值得商榷。至少不应当将其过分简单化的解读,统统冠以“不爱国”的大帽子。其中的问题之一即在于,即使是国家所培养的运动员,那也首先是一个人而非国家用以夺冠的机器和工具,而做为一个人,追求个人价值之充分实现,追求个人利益之最大化,只要此种追求不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则似乎不构成爱国与否的问题吧?当然,笔者不否认,运动员的个人追求或许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某一块金牌的获得,然而,这里的问题却又是那一块金牌是否就能够简单的等同于国家利益呢?恐怕这同样值得商榷吧?
    笔者以为,金牌就是金牌,其或许可以被理解为某种国家之荣誉,但金牌远远代表不了国家利益。而无论是谁,都请不要挟“国家利益”以令运动员的好。否则,其究竟是捍卫国家利益,还是在以运动员为夺金工具而追求某一小团体的私利,或者说是其个人的私利,就很值得怀疑了。
    国家固然培养了周洋,但并不意味着周洋就是国家的工具,周洋从来都是,也只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鲜活的生命。然而,一个生命却不敢再首先感谢父母,不敢再大声的理直气壮的“让我爸我妈生活的更好一点”,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但这一定是人性的失落和悲哀!
    然而,我非意在批评周洋的懂事,相反我很理解并同情她终于学会了懂事的首先感谢国家,我仅仅是想呼唤人性的价值和尊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