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元死了……
杨元元似乎可以被简单的理解为死于贫困,死于绝望……
一个本科生,甚至一位硕士,其实并不意味着你就将远离贫困……相反,戴着学位帽而陷于贫困的窘境,这在今日中国之现实中很正常……
对这种现象我无意也无力简单的评说。
我怀疑的是,如果杨元元当初没有考上大学,那么她还会选择死亡吗?
我无意谈论道德问题,我只想谈点现实的存在。现实是,有太多的女性,没有杨元元的学历、文凭,或许也就是初中毕业,甚至是小学吧?但这些女性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那就是做一位“性工作”者,选择“性工作”或者说是“被选择”这样一种职业,她们得以免于贫困中的绝望……
这样一种职业对于这些女性的一生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或许,会是某种悲剧,然而,至少在当下,她们在辛苦几年之后,可看到的未来就是能够积蓄一笔资金,能够为自己购买一套容身的住房,或者还可以打理一盘小生意……天地之大,无所依靠,于是就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肉体,换取自己的生活,今天的,其实更是未来的……虽然,更可能的却是彻底的牺牲掉了自己的未来……
这样的女人有多少?准确的数字或许难以统计,但一定不会少吧?
那些从事“性工作”的女性,很难想象她们的亲人真的不知道她们在干什么,更真实的其实是她们的亲人已然接受了,因接受而理解,或者说是因理解而接受……
许多时候,面对某种人的生存状况,诸如“性工作”者的生存和生活,所有的道德说教其实都很奢侈……
“性工作”者应该是忍受着某种耻辱,或者竟然可以说是对所谓的耻辱已然麻木了吧?
能够忍受,并进而麻木,因而可以走过风尘,看淡薄纸人情,挣扎一份生活,并追寻一份渺茫的幸福……然而,这却足以使她们活着,并且日复一日的活下去……
活着,或许就有希望……
而死亡,是解脱,还是用生命的自我毁灭证明希望的虚幻……
许多人活着,有些人死了,是自杀。
活着的人固然可以对死者进行无数的诠释,然而,这所有的诠释是否真的能够化解曾经困扰死者,并将会继续纠缠生者的疑问?
女研究生杨元元死了,无数无缘读研,甚至连大学校门都无缘跨入的女性在耻辱和麻木中沉默的活着,这是怎样一幅世象的蒙太奇?
请不要误解,我不是要鼓励挣扎于贫困窘境中的女性去选择“性工作”;我也不是要虚伪的对沦落风尘的女性进行道德的批判,因为我知道,就道德而言,我未必比她们高尚……
当然,我更不是要同样虚伪的对她们,选择死亡的杨元元,以及选择活着的“性工作”者表示廉价的同情……
其实,我很怀疑,我是否有资格同情她们?
日升日落之间,惟有无耻的冷漠和谎言依然蔓延……
而你,还想说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