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上市,余秋雨“大师”有望进身为亿万富翁,同为海上闻人的叶檀女士公开质疑,为什么会是余秋雨?余秋雨的亿万富翁之路是否在起点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到目前为止,余秋雨一方保持沉默。笔者以为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自余秋雨大师始而含泪,继而把一笔善款在舆论的监督质疑之下捐得面貌可疑之后,笔者对余秋雨就实在是再也没有一点好感了,而当初痛批含泪,穷追捐款,笔者也算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之一。
然而,本着批评本质上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此次余秋雨之被质疑,特别是以涉嫌国有资产流失而被追问,笔者以为,叶檀女士的做法不厚道,多少有点刀笔吏的意思。
笔者先转引叶檀女士新浪博客里的一段文字:
“徐家汇商城是国有控股公司,其股权分配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十分不健全。对于这么一个相对优质的国有资产来说,它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选择机制,通过什么样的制度找到它的原始股权的持有者,这一机制是否又是公平合理的。纳税人作为国有资产的真正拥有者,他们的权利有没有得到保障,他们的意见有没有得到倾听,只能在二级市场买入高价股票。而那些代表纳税人持股的机构剥夺了公众的权利,将利益转赠他人,不需要作出任何解释。
徐家汇商城持股事件里面,我们看到这一切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所以我认为不仅利益分配机制值得探讨,还涉嫌国有资产的流失。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有必要反省,国有控股的原始股权是否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否机制还不太健全,是否国有资产流失社会大讨论后,仍然未能得到解决。”
对于叶檀女士的上述追问,笔者完全赞同。但是在发出上述追问之后,叶檀女士又发以下高论:
“在八年里头,其实余秋雨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他投资两百多万元人民币之后,就坐在家里等着增资扩股分红,摊薄成本,最终等到这个公司上市,再等一年以后股票解禁。所以,我们看到余秋雨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八年的漫长等待,直到最后能够兑现。”
以笔者之见,余秋雨投资200多万人民币,然后就等着公司上市,一等八年,这事其实无可厚非。毕竟,做为大股东,即使仅仅满足足资本投资,也算是余氏合法的自愿权利吧?
至于徐家汇原始股权分配是否有问题,以及有什么样的问题?或许首先不应该追问余秋雨吧?即使真有什么问题,而只要余氏自己没什么问题,换言之,余氏在获得其原始股权时是以合法的手段,则责任也就和余氏无关。
在笔者看来,徐家汇商城原始股权分配问题其实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的问题;二是游戏的参与者是否按照那被制定的规则参与的问题。至少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余氏参与了那游戏规则的制定,余氏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游戏的参与者罢了。
让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为游戏规则的制定是否有问题而负责任可能是找错了对象,或者说,因为质疑那游戏规则本身,就要质疑所有游戏的参与者,这对于那游戏的参与者而言真的公正吗?
客观而言,余氏的200万最初出资,无论如何那也是付出了时间成本的吧?当然,如今而看,200万投入,有望获利过亿,表面看余氏的确是不无被天上的馅饼砸了头的意思,但笔者愚见,如果说有罪,也是罪在馅饼而非余氏。
其实,笔者相信这中间的细微分别叶檀女士又岂非不知?然而,余氏依然被叶檀女士及各方扯进来,接受正义和公正的质疑,倒真是可谓获罪于“名”尔。
笔者坦承对余氏没好感,故无意为其鸣冤,然笔者所虑者,乃如此的瞄准名人开火之批评,又是否会把一个严肃的真问题现实的演变成所谓名人的绯闻或者说是花边新闻呢?
或许,一切仅仅是因为无力探究真相,所以也就只能在真相之外,犬儒的游戏人间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