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但求尽如人意,岂能无愧我心?

(2009-02-21 15:29:39)
标签:

国学大师

笔者

分歧

文氏

杂谈

    文怀沙终于出面,借凤凰网以视频形式公开回应李辉之质疑。那视频不长,为求慎重,笔者先全文转引视频语音之文字记录:

    “我写了一个‘文怀沙启事’,我现在念我这个启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我诞生于忧患频连的己酉腊月初五,就是阳历的1910年1月15日’,其他的分歧的说话,都有它的原因的。为什么那个时候又编一个什么年龄,是有分歧,无缝不下蛆,我这里有很多缝子。‘其他歧说具不足信,后世史家当以此为据’,就是我这个条子为据,‘无劳辨析,此哀言也;亦善言也。自揆平生碌碌,泰半荒废。’就是后来讲的什么大师这些问题,好像盗名欺世。那么‘堪留赠后贤,同我不认识的子孙以公开刊布者,已经出版的,有‘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这是我最短的文章,也有编的最长的,就是《四部文明》200卷,约近一亿四千万言,知我罪我,有书为证,乌足道?’有什么可以多说的呢?

    我是个中学水平,如果我能够达到叶圣陶那个小学水平,我觉得太光荣,至于大师也好,权威也好,我自己从来没有认为我是大师,我还差得很多。所以后头有两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如是而已,2009年2月20日’,这就是我写的一张纸。”

    先说笔者观感,文怀沙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而笔者的感想是,文怀沙其实应该自问,“但求尽如人意”时,“岂能无愧我心”乎?

    李辉的质疑主要有三点:即其年龄、入狱原因以及“国学大师”和“楚辞泰斗”的头衔。

    文怀沙的回应则于入狱原因避而不谈(笔者以为,此点甚为关键,因李辉直指其是因为奸污妇女而入狱,从道德的意义言,此事涉及严重的道德问题,倘若坐实,则无疑是人格上无法抹杀,以及更非可以因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就被公众、社会所忽略的道德污点)。

    此外,于年龄问题,文怀沙则语焉不详,只强调“其他歧说具不足信,后世史家当以此为据”。对此回应,笔者以为文怀沙无疑同样是在回避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其自己都已经承认,年龄之说产生分歧是有原因的,则其又为何不能够将那原因予以充分的说明,而宁愿留一桩历史的公案?

    文怀沙所谓“后世史家当以此为据”之说,以笔者之愚见,实在是有愧于其“国学大师”之头衔。简单说,考据之学或者说考据的功夫可谓国学研究之基本功,而就历史考据或者说是考证而言,即使是当事人自己的说法,对于相关分歧之判断,也是不足以为凭的,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要求,也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所不应当有的认识和态度。文氏即坦然的领受“国学大师”之美誉,却面对自己年龄之分歧,竟然如此简单的、有失学术规范和求真精神之回应,实在是令人费解?

    而对于所谓的“大师”之说,文氏则言“我自己从来没有认为我是大师,我还差得很多”,惜乎此前并未闻听其有类似说法,而观其行,则却是“大师”的堂而皇之,不亦乐乎?因此,文氏此言,自然也就令笔者联想到了某位“含泪大师”。

    文氏举出了自己的学术成果,盖‘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以及所编《四部文明》200卷,约近一亿四千万言。于此,笔者无意赘言,而只想说,不知何故,对于自己得以被誉为“楚辞泰斗”之成果的几种文字,文氏竟然不提一字,是自歉,亦或是心虚乎?而此点亦是李辉主要质疑之点。

    于文氏年龄之分歧和入狱之原因,笔者没有考证,故暂存疑,以下仅对其所谓“国学大师”之头衔,谈点个人的看法。

    忆昔日求学之时,笔者曾经尊师命,注释过纪晓阑所撰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一文。相信大凡研究国学或者经学者,对此文都不陌生。为了注释此文,笔者于近现代国学、经学研究者的著述曾经广泛搜求阅读,但似乎并未看到过文氏的文字。则即谓“国学大师”,而于经学无所涉猎,诚令人费解和怀疑。

    文氏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则其言善否?其鸣哀否?

    然而,笔者更想说的是,是善是哀,原本应该是他者对自己所发之言之感觉,而绝非自己为自己所言贴标签。则文氏之善之哀,其意究竟何在乎?

    对于文氏此种自善自哀,笔者真的感到其实在是透着几分心虚。

    尊老固然是传统的美德,然而倘若那为老者不自尊,则又当如何呢?

    文氏夫子自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而笔者想问文氏者则是,但求尽如人意,岂能无愧我心?

    最后想说的是,李辉质疑文氏,其意又岂是仅仅在于文氏个人乎?不知道文氏以及为文氏辩护者又如何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