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称广元柑橘大实蝇事件已引发消费恐慌。说实话,这样的新闻让笔者感叹农民之不易。客观而言,此次消费恐慌显然不无非理性的色彩,然而,面对消费者的非理性恐慌,仅仅批评其非理性却又是于事无补,相反更有可能对此种非理性恐慌情绪的蔓延和流行起推波助澜之功效。而更不幸的是,这似乎恰恰就是事件初发之时,有关政府部门几乎是直觉的或者说是下意识的反应和对策。当然,严格的说是对策之一,但这之一的对策却也对冲了其它正确对策所可能产生的正面的社会影响。
有关此次广元柑橘大实蝇事件的最初记忆是来自于一条新闻,那新闻说一条自发传播的手机短信引起了市场对广元柑橘的怀疑,而广元政府部门表态,正欲追查所谓的谣言源头云云。
先不说那短信的内容究竟可否被称之为谣言,即使是谣言,在笔者看来,显然的当务之急也不是去追查,进而处理造谣者,而更是及时的披露相关信息,以更多的信息,使公众能够得以对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毕竟,在公众并未将短信视为谣言的时候,有关部门对谣言的打击,究竟是会消除谣言的影响,亦或还是会使公众怀疑有关部门是在掩盖事实,其实是一件很值得怀疑的事情。而事实似乎更证明了后者。
广元柑橘是否被发现有大实蝇?疫情范围究竟有多大?政府有关部门对疫情的处理如何?市场上的柑橘是否可以放心消费?
也许对上述一连串问题的回答将决定事件的发展走势。而公众欲从政府部门获得的信息,显然首在前三个疑问。换句话说,这三个疑问的回答属于信息的披露,而市场上的柑橘是否可以放心消费则显然属于基于相关信息的某种事实判断。
对公众而言,此时此刻,需要的是政府部门披露信息,而判断则由自己来下,然而,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则显然在很难说就是及时、全面的公布信息的同时,却也在热心的替公众做出了可以放心消费的判断。可惜,公众似乎并不领情,相反似乎政府愈是肯定的判断,消费者就愈是怀疑。奇怪吗?不奇怪。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显然首先都会相信自己。
用事实说话,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政府有关部门似乎并未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政府而言,用事实说话其实就是将信息充分的告知公众,而不是有选择的告知,然后将如何判断这些信息的意义交于公众,而不是过于热心的替公众判断。
在笔者看来,信息披露的难言及时与充分,以及欲代替公众对信息之意义或者说是价值做出判断,正可谓政府部门在广元柑橘事件中的缺位与错位。也正因为此种缺位与错位,从而使事件的发展趋于恶化,而无辜的橘农也就被无辜的伤害。
什么时候政府部门才能够懂得,公众其实是最为理性的,而所谓公众的非理性恐慌,究其实不过是因为信息的缺乏罢了。又什么时候,政府部门才能够懂得,真正重要的是要尊重公众判断信息的权利,而不要总是欲将政府的判断加之于公众的理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