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及部分平面媒体上正被炒得火热的所谓"6岁女孩被继母毒打"事件,逐渐水落石出,不过是一个谎言,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公众对这位患病小女孩的广泛关注,以求得大家的捐助。
如果说这谎言能够称之为善意的谎言,那理由也就是其目的乃是为了疗救小女孩的疾病。然而,笔者不知道那谎言的策划者是否意识到了,这一所谓善意的谎言对公众而言,同时也意味着恐怕很难说是善意的欺骗吧?更遑论这善意的谎言对小女孩那位可怜的继母所造成的伤害(因不堪舆论压力而欲自杀),这伤害首先不是肉体的,而更是精神的,因而也可以说是更为严重的伤害。当然,如果那位继母亦是谎言的同谋则另当别论。
笔者不知道对于这所谓善意的谎言,别人会有何感想,至于笔者自己,那的确是感到有些恶心和愤怒。试问,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同情心被欺骗?又有谁愿意让自己被愚弄?即使那欺骗和愚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某种善而非恶?毕竟,欺骗和愚弄至少也意味着对人缺乏某种应有的尊重。
这善意的谎言引发的网络暴力固然值得反思和警醒,但其暴露出的,为了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的思想则更应当被批评。不过,对此笔者无意赘言。笔者更想说的是,此种利用网络欺骗和愚弄公众善良同情心的炒作,事实上不仅可能会使网络在社会一般意识里丧失掉任何可信性,而且更可能的是会对社会道德情感造成普遍伤害。
应该看到,任何道德行为其实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道德体系中的行为。换句话说,某一道德行为能够被公众普遍遵守,往往需要和这一行为有着某种联系的其他道德行为的配套支持。或者也可以说,单一的道德行为注定需要存在于某种道德环境中。而所有单一的道德行为也都是道德环境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任何单一失德行为都是对道德环境的破坏,因而也就难以避免会引发连锁的失德反应。因此,可以说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之高低,并不取决于任何单一的道德标准,相反是取决于社会整体的道德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或者说是道德环境的质量水平。
从这个意义而言,"6岁女孩被继母毒打"的善意谎言,首先伤害了社会道德体系或者说是道德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诚信价值,其次是愚弄或者说是欺骗了人们的善良情感和对弱者的同情心,是对公众普遍的善的情感之恶意践踏。谎言的始作庸者固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达到预期目的,事实上那位小女孩也的确是收到了策划者预期的社会捐助,但与此同时,却践踏了诚信、愚弄了善良、欺骗了同情,对社会道德环境造成了至少是潜在的伤害,并最终造成道德的沦丧。
笔者以为,如果一个社会容忍这种所谓的善意的谎言,那无疑就是容忍道德的沦丧。从这个意义而言,已经界入事件调查的公权力就完全有必要将事件彻底调查清楚,从而最终找出那善意谎言的策划者和参与者,请他们接受社会道德的审判和谴责。即使是善意的谎言,那撒谎者也应当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