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九江大桥坍塌事故看时评人的浮躁

(2007-06-18 16:30:26)
 

     6 月15日,广东佛山九江大桥被违章运砂船撞击坍塌。事故发生后,四辆汽车掉入江中,九人失踪。有关方面迅速赶赴现场,展开处理、救援工作,并刑事拘留了肇事船船长等六名事故责任人。此外,事故原因调查组也于17日正式成立。

    到目前为止,调查组并未对事故原因作出正式的、科学的结论,只是有关专家根据自己的判断,对事故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推测性的分析。

    然而,一些时评人却似乎从其早已习惯了的批评、质疑的思维路向出发,迅速义正言辞的对大桥的设计、施工、建筑、养护等诸多方面,完全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天罗地网式的展开了质疑性的批评、追问,并由此更是自然联想,推理到了豆腐渣工程、官员腐败等等问题。

    笔者不知道,这些时评人撰文时,其质疑、批评的根据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根据自己主观的猜测、想象,或者是所谓来自于某些专家的貌似合理的推测,就可以放言质疑和批评吗?

    在笔者看来,这种做法似乎有些不太负责任。

    事故发生后,公众媒体关注肇事原因很自然,也无可厚非,但是某些专家在事故原因尚有待进行科学论证以最终确定之时,就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原因进行合理推测,并且对媒体发布,在笔者看来,这种作法已经有些不够严谨。毕竟,专家的推测还仅仅是理论上的某种可能,具体到九江大桥,则这种可能有可能为真,亦有可能是伪。

    媒体急于向公众转述专家的观点,虽然说可以理解,甚至无可厚非,毕竟这仅仅是事实的表达。然而,时评人却以这些尚有待确证的事实为依据,匆匆一评,这就多少有些法官在证据尚值得怀疑的情况下,就据以断案一般了。

    如此时评是否太过浮躁?

    时评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还是以批评为武器,以推动真实存在着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如果承认是后者,则笔者以为,时评首先就必须是针对真实问题的发言,而非对那想象、猜测,以及可能的问题乱言。这样的时评,往小里说是无的放矢,难以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正面促进效应;往大里说,则不无混淆视听,从而影响公众对于那真实问题所应有的理性关注和认真、严谨的思索,最终恐怕难以避免会对问题的真正解决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

    批评固然是公民个人的权利,但批评的权利不是无限的,相反总是应当和责任相伴随。时评人在批评的同时能否有更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不要如此的浮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