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凭一个“哪”字已否定了“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灵隐寺的对联

(2025-08-13 07:02:13)
分类: 叶天来诗联词集

凭一个“哪”字已否定了“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灵隐寺的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在今日流传甚广,这14字道尽处世哲学,更被林语堂誉为中国人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是灵隐寺最著名的文化瑰宝。


然而诗人只是先就对联中一个“哪”字已将它否定了,古语没有"哪”字,已怀疑不是灵隐寺的对联。古文中没有“哪”字,该字是近代汉语中产生的疑问词。古文表示疑问时,常用“那”来承担类似功能,例如杜甫的一诗句“那得自任专”中的“那”即表示疑问。


**那和哪字的分化,是从“五四”运动以后 才开始的,在这之前,只用一个那字。就是说“五四”以前那字身兼二职,既是指示代词,又是疑问代词。(百度学术)


“那”与“哪”分别代两种不同的意思的字是民国年代推出的白话文才有。传统寺庙楹联多用文言,更常见的是“焉”“岂”“何”“安”等文言虚词,语气庄重平和,哪会使用“哪”这样的口语化反问词。


一句话,“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的对联是灵隐寺的传世宝那只是传说罢了。正如鲁迅所言: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那就成了路。


注:本人请教一位曾在杭州工作的朋友,又委托当地人到灵隐寺实地考察,结果是一个无字,并写下博文以记之,这篇是第三篇了(三年前)。


凭一个“哪”字已否定了“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灵隐寺的对联

凭一个“哪”字已否定了“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灵隐寺的对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