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春》VS《知秋》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叶天来诗联词集 |
岁月如梭日日新,情缘未尽意难陈。
春天大地苏生,万物生长,姹紫嫣红,然而夏天将到,姹紫嫣红已过,留下的只是“嫣红一点”,谁不留恋。
姹紫嫣红的意思是指各种花朵娇艳美丽。它出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原文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其中,“姹”和“嫣”分别代表美丽和妖艳,形容各种花朵争相斗艳的景象。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春天的景色或各种花卉展览,表达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感。
这是我几日前作的一首诗《知秋》:
知
童孩不解山僧语,万物从由历法修。
千花能数当时节,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怀春》VS《知秋》,古人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是人与一年四季的一种关系。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与一年的四个季节是天然吻合的。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一篇:浪琴湾(七律)
后一篇:2011茂名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