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2021-12-05 05:04:55)
标签:

杂谈

文化

麥昕书法

分类: 星光熠熠
古意盎然—— 麥昕书法作品选


麦昕、别号樵夫、西樵山人。藉贯:广东广州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书画院副院长。获广州市首届职工艺术家称号。作品自1989年起,入选全国及省市书法作品展,曾获广州市第十届群众书法大赛特等奖、第九届和第十二届群众书法大赛一等奖、纪念梁启超诞辰140周年广东省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等。书法作品以草书为主,尤擅章草,形成厚重、古拙、典雅的风格和稚拙意趣。狂草则行笔疾迅、笔走龙蛇、收放有度、聚散生奇,一派天机烂漫。作品风格深蕴古朴厚重、灵动典雅之特色,其古意之美扑面而来。对其余书体如金文、隶、楷、行书等均有所涉猎,成绩卓越。

麥昕的成就已超出本身书法艺术的范畴,而对某种书体进行解读与学术研究,他荣获本次书法赛一等奖实在是实至名归。选自叶天来之《麥昕《索靖之书法》》

本人认识书法家麥昕多年,出席过老师多次书法展,并写过多篇介绍麥老师的文章,麥昕老师不但是位技艺高超的书法家,更是一位研究古文字的学者。以下连接两篇博文。

连接:


书法家麦昕笔下之叶天来诗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ab64860102wvox.html

胡扬雄风、笔走龙蛇一一林炎章、麦昕书画联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ab64860102yzrc.html

                                                                中国诗书画家网络记者叶天来

图片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胡扬雄风、笔走龙蛇一一林炎章、麦昕书画联展》,其二是《古意盎然—— 麥昕书法作品选》,谢谢欣赏!

书法家麥昕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胡扬雄风、笔走龙蛇一一林炎章、麦昕书画联展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麥昕老师由汉朝的古老舞蹈(画)与古书法与唐代孟浩然、李白的诗句合成创作的一幅作品

春夜宴桃李园序 【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章草对联:孟浩然《武陵泛舟》:水迴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作品尺寸138*34(cm)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麥昕老师一幅明代徐渭的诗《题墨花卷萱花》的草书(文字有连有隔有大有小有密有松)杰作

题墨花卷 【明】徐渭(草书

问之花鸟何为者,独喜萱花到白头。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诵千秋。

胡扬雄风、笔走龙蛇一一林炎章、麦昕书画联展


柳宗元《小石潭记》(行书)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录宋元古诗两首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杜牧《长安秋望》(隶书)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魏曹丕《典论论文》(章草)节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作品尺寸68*68(cm)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对联《文经百读初明意,字历千书始见功》(行书)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对联《越岭烟云生画意,羊城夜月唤文思》(章草)
李白《草书歌行》(章草)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毛泽东诗《冬云》(草书):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作品尺寸138*195(cm)
章草对联:孟浩然《武陵泛舟》水迴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作品尺寸138*34(cm)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对联《散杯自在三湖柳,丰厚有余九邑田》(金文)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欧阳修词两阙(行书)
古意盎然——麥昕书法作品选

诗人叶天来与书法家麥昕在《胡扬雄风、笔走龙蛇一一林炎章、麦昕书画联展》
胡扬雄风、笔走龙蛇一一林炎章、麦昕书画联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