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王维、杜牧、王昌龄、叶天来之《少年行》

标签:
文化少年行杂谈 |
分类: 叶天来诗联词集 |
李白、杜甫、王维、杜牧、王昌龄、叶天来之《少年行》
《少年行》
长安公子世无双,白马银铃玉叶装。
酒月红裙心底醉,踏花归去马蹄香。
《唐诗真正的高手“过招”,李白和杜甫各写首同名诗,水平高下立判》,叶天来读后即赋。
年华十八,成年了。玉叶,皇族,金枝玉叶,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红裙,美女。白马银铃,有声有色,威也!酒、月、花、美人,风流倜傥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白马银铃、马蹄香,前后呼应。
《少年行》杜甫
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杜牧
连环羁玉声光碎,绿锦蔽泥虬卷高。
春风细雨走马去,珠落璀璀白罽袍。
《少年行》王昌龄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少年行》算是乐府旧题诗,在唐代是非常流行的,王昌龄写了不少。李白和杜甫这两首,都是七言绝句,怎么看都有点儿相似:
首先,字面上很像。杜甫诗中提到的意境有:少年郎、马、美酒,李白诗中也是一样。当然,我们现在无法判断出是谁先写的,但想来这二位中肯定有一人是受到了对方启发的。
其次,要表达的主旨挺像。都是写游侠少年的豪情和倜傥,虽然表达方法不一样,但这个主旨却是一模一样。李白笔下的《少年行》有数首,相对来说杜甫的诗风更加沉郁,这类诗写得比较少。
先来看杜甫诗的特点。
他的诗是以第三人的角度来写的,一开篇就抛出:这是谁家的少年郎。而后,自然是细细描写少年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
他把马临阶而驻,而后颇为洒脱地喝酒吃肉。遗憾的是,杜甫以往写诗总是很注意遣词,但在这首诗里,用词却有些过于浅白了。比如首句出现了“马上”,次句又再次写到“马”,读来稍显累赘。
再来看李白诗,显然更有味道!
一开篇,李白就活用了一个“金“字,将这个字当成了动词,写出了少年的家世豪贵。同时,又与后面的“度春风”相对应,一个豪情、倜傥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这里的“春风”是一语双关的,既指当时是踏花赏春时节,又指少年与胡姬女子的对饮。
后两句,点明少年的去处。杜甫诗把问句放在开头,李白诗则把问句放在结尾,他问:这样的少年赏完花会去哪里呢?当然是去胡姬的酒肆中饮酒。
笔者必须强调一下,我个人是非常欣赏杜甫的诗风的。但这两首《少年行》放在一起,很显然李白诗无论是从意境之美、还是遣词之工及全篇布局来看,都是胜出的。(辑自今日头条翻书清风)
王维《少年行》有四首,这是第一首,写了一个少年游侠在长安饮酒的画面。首句说好酒——新丰美酒,然后说好男儿——长安少年。这位少年十分洒脱,看见一个不认识的人,但是感觉投缘,却大手一挥,请他喝酒,窗外,只剩下少年的马,在垂柳下嘶鸣。
三位大诗人,笔下的少年各有不同,李白笔下的少年,风流潇洒;杜甫笔下的少年,粗豪;王维笔下的少年,意气风发。
以下再贴同样具有影响力的杜牧、王昌龄两位大诗人的《少年行》。
大诗人王维
大诗人杜牧
诗人叶天来
书法家叶生茂书
书法家何玲青书
书法家梁敏常书
书法家李仕仁书
书法家郭庆良书
书法家陈少秋书
书法家陶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