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大家姚绍燊作品欣赏(四)

标签:
文化姚绍燊 |
分类: 诗书画特辑 |
锐意书坛传古法,钟情爨体立新功
诗书画大家姚绍燊作品欣赏(四)
《姚绍燊书法集》收录了姚绍燊先生创作的百余幅书法作品,是姚先生近几年的精心之作。姚绍燊先生用爨宝子体书写的书法作品,笔力厚重,内中笔法隶、楷、篆三体合一,笔法多変,又不拘常规,独树一帜。姚先生将思想、情感融入作品,追求古朴高格的审美,作品呈现出沉稳深邃的气质和精神风貌。
据姚绍燊介绍,爨宝体既像楷体又像隶书,是一种仿《爨宝子碑》的结体和笔法的书体。《爨宝子碑》是云南少数民族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立。字多别体。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有飞动之势,古气盎然。“目前写得好爨宝体书法的人为数不多。”
爨缘 爨魂 —— 姚绍燊
佛家讲“缘”,民间信“缘”,确实万物皆有“缘”。回眸我学“爨”,亦是一种缘。记得在1985年,因为“缘”,让我认识了秦五三(秦咢生之孙),并与他携手创办了“广州松风阁书画学会”(《中国社会团体》备案),学会名称是由他祖父秦咢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史馆馆长)敲定并题字。会名写出来,我眼前为之一亮,发现这书体非常特别,既不像隶书,又不像魏碑,也不像楷书,结体粗犷严谨、沉稳有力,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问秦公(秦咢生),这是什么字体,秦公回答说这是“爨宝子碑”体。从此,我就和“爨”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我正在跟岭南山水画大师黎雄才先生学山水画,而黎老山水画派最大特点是画“松”所以秦咢生先生给我的书斋定名为“松风阁”,并为斋名题字。
我的第一幅山水画作品也是秦公为我题诗作跋写上去的。秦公说:“书画同源,绘画必须练书法。”从此我便拜在秦公门下学爨书。
未学以为易,入门方知难。秦公循循善诱,一笔一画地教我多年,自己刚刚觉得有了一点心得,谁料天意弄人,1990年春节过后不久,秦公便因病不治离我们而去。痛过后,我转而跟秦大我老师(秦咢生先生之子,我尊称他为“大我叔”)继续习爨又二十四年,直至2014年6月1日大我叔去世(享年九十岁)。记得2014年5月5日(立夏)我最后一次见大我叔,他对我说:“要得爨书真魂,你得亲自去云南拜谒爨碑啊,我今年九十岁了,不能和你一起去,你自己去走走吧。”说完,他寓意深长地为我写下了“天道酬勤”四字。我当时还不明白大我叔为我书此四字的深层用意,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最后的绝笔…我怀着极度的悲痛,带着老师殷切的期望,同年年底,终于踏上了去云南拜碑之旅。来到云南曲靖,我拜会了云南省爨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平永和他的老师陈正义以及云南省书协副主席朱从凯,拜谒了真碑,经三位爨书大家的介绍和指点,使我豁然开朗。以前,秦咢生先生经常谦虛地对我说:“其实我现在写的还不算爨宝体,应该说是有爨宝子书体意味的‘秦宝体’。”之前我只知道爨宝体是带有隶书意味的楷书,结体粗犷紧密,沉稳有力,现在我才真正理解,爨书其实是集纂、隶、楷、行、草五体之笔法而相互掺杂,构成类似楷书的书体,给人的感觉是笔法多变,又不拘常规,章法整齐中略有错落,字体大小不一而稍有参差,字形不拘一格,端庄中偶有欹侧,肃穆中却不失天真,笔法严謹而又略带几分滑稽和幽默。这些特点,构成了爨书古拙厚重的整体风格。前人评论甚多,一致认为《爨宝子碑》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晋碑为《郛体》《爨宝子碑》二碑,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吾爱古碑莫如《谷朗》《郛休》《爨宝子碑》……以其由隶变楷足考源流也。”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跟随两位前辈学爨几十年,求变是当其时矣。正因为先师大我叔的临别赠言“天道酬勤”,才鼓励我去云南拜碑这本书法集,可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丑媳妇总是要见家翁的。我要在两位书法前辈粗犷沉稳的书写风格基础上,力求返璞归真,更接近爨宝子原碑韵味,再稍带鲜活洒脱,尽量写出新意!这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连接:
诗书画大家姚绍燊作品欣赏(一)
诗书画大家姚绍燊作品欣赏(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ab64860102ygiv.html
诗书画大家姚绍燊作品欣赏(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ab64860102yh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