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雅其趣  高迈其格

(2005-11-23 10:25:00)

清雅其趣  高迈其格

——评《中国科协报·方圆副刊》

    在形形色色的报纸副刊中,《中国科协报》的“方圆”社会文化副刊显然不是“名气”最大的。作为一份社会群众团体主办的报纸,它缺乏那些显赫的可以凭依的“官方背景”为自己张扬。然而,自从几年前偶然读到这张副刊以来,我一直阅读它、关注它,并从它那里汲取了不少有益的营养。我愿意诚心诚意地说,我对这块版面心怀敬意,对它的编辑者们心怀敬意。

    物质化的力量日益深入生活的根部,给所有社会成员都带来了不可规避的困扰和挑战。较之于我们以往轻率地漠视或蔑视物质生活的那种愚顽状态,这无论如何都显示了一种进步和健全。我们应该真诚地欢迎这种进步。然而,人的生活毕竟不是仅仅依靠物质内容便能加以涵盖的,在物质化的生活之外、之上和之后,这个生物物种永远还需要一种非物质的力量来滋养它,支撑它,佑护它,这也是人类的精神需求永不枯竭的“生命学根源”。报纸、杂志、书籍等文化载体正是为着承付人类的精神性需求应运而生的。但近年来,这些载体自身的生存也遭遇到物质化的逼压,相当多的文化载体采取的应对措施是,顺从和迎合物质化的压力,将自己转变成直接存放和展示物质生活内容的文字容器,以此从物质世界那里获取马上兑付的报偿。并不夸大地说,这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性的现实了。尽管是人各有志、事出有因,我们不必对这种状况随意贬低,但它毕竟是令人惋惜的。

    在众多报刊杂志急剧转向,纷纷将自己变成物质生活内容的堆积坑,并以为非如此不可的情势下,“方圆”副刊仍然秉守和坚执着自己的信念和精神追求。数年来,这个并不惹人注目的副刊,顽强地、坚韧地、始终不渝地恪守文化载体的内在使命,紧扣对人类生活的深切关怀这一精神性的尺度,作为自己取舍和追求的第一尺度,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清新隽永、洗涤人心的精雅作品,显示了难能可贵的卓然风骨。如读者所评价过的:“它不随波逐流,哗众取宠,搞时尚和媚俗的东西。它始终保持着典雅的风格,极平静、沉稳,树立了高品位的形象。……它突破了行业报的局限,不似一般行业报畏畏缩缩的特点……”或许这些夸奖含有较多偏爱的因素,但一份副刊能够令人如此偏爱,至少表明它的努力和追求在读者那里得到了应有的感应。在读者的这种偏爱中,确实凝结了许多那些自动放弃文化载体的文化使命的人应该深思的内容。无论如何,将文化载体变成物质化生活的直接容器,是绝难得到这种偏爱和尊重的。

   “方圆”的高雅风格不仅表现在它的精神取向上,同时还表现在它的技术安排上。无论是字体字号的选择、插图的运用、题花尾花的穿插,都倾注过编辑者们悉心的设计,从而在整体视觉上透露着一股馥郁的书卷气。这一切背后,凝聚着的是编辑的敬业精神、清雅志趣和审美匠心。我也是报业中人,我知道偶尔摆弄出一块自己看着得意,朋友们看起来夸许,读者由衷赞扬的版面来,是可以做到的。但要是坚持每季、每月、每周、每一次版面都保持着较高水准而不滑落,那必须具有诚笃坚定的事业心。坦诚地说,这种事业心,在当今的许多“文化单位”,是日益稀缺了。

   为此,我敬重“方圆”的编辑者们。

附注:这是若干年前为《中国科协报》“方圆”副刊写的一篇小文字,遗憾的是,《中国科协报》“方圆”副刊后来由于《中国科协报》改成《大众科技报》,办报方向、定位等均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这个副刊也就自动终止了。昨天与广州某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谈论起关于报纸副刊的话题,突然想起这篇文字,自认为其中所表达的某些理念和思考还是具有价值的。              

                                              ——2005年11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珍惜梦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