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叁頁(捌拾伍)

(2024-08-01 10:01:15)

頁(

    三頁十三世祖步騧公著有《懶蠶居士遺稿》,被編入《四庫全書禁毀集》。三頁生平為研究步騧公而不遺餘力。步騧公乃明末、清初兩修《州志》者,其亦為當時文壇領袖。三頁在《家乘貽贈》中讀到陸同喧先生和他的《哭子尾(步騧)先生五首》,用“崇禎八大家”譚友夏士子守候蔡業師靈柩的挽詩原韻有感而序。陸同喧先生,即陸品的後代,其家父陸品,字居一,號士岩。少豪俊,肄業南雍,嘯歌遊覽。亂後家落,鼎革後棄去,卜居閑園。爐香茗碗,名士風流,性好客,過從皆佳士,額其堂為“岩棲”,日與朱子固(号北樵,少治举业,鼎革後棄去、吳蔞溪字乂人。少工舉子業,痛父吳之默以抗清罵賊而死,乃棄去舉子業。民末鼎革後,就隱居城南蔞溪,從此因以自號。為人沖淡簡遠,翛然塵壒之外,意有所適,發為詩歌。平生篤于田義,每賑人乏急,自忘其艱。年五十三卒。諸君放情丘壑。步騧公《偶過城入舊館晤陸氏昆季(陸品兄弟)用 “仰我軒”韻》:“偶進城稍歇間入舊館與陸士岩兄弟短暫相逢,就如同發生在旦暮之間,十年間的情誼交往,就如同早晚間時光變換一樣,光陰如此短暫而易逝。無為州城經過兩次張獻忠破城,鼎革明清這後,城牆舊址早已荒涼廢圯,行路容易迷失方向 。故城廢址盡失,林木砍削殆盡,故城偏隅舊時的村落早已迷失,一片荒涼廖祀的蕭條冷落景象。用‘仰我軒’的詩韻刻燭限韻,刻意修飾文辭,總嫌與仰公與陸氏兄弟會晤的夜晚太短。不斷挑起燈芯,剔除餘燼,使油燈更亮,燈光忽明忽暗,時隱時現。厭惡油燈剔除餘燼時揮發的油腥味。人生短暫的聚合離散,就如同浮萍易散,四處飄蕩,行蹤無定,離散何處方又能重新聚合,就如偶過無城進入舊館‘仰我軒’的門庭,再次與陸士岩兄弟相距,依然無限的感懷起伏,思緒縈回,徘徊留戀。”

    陸同喧《哭子尾先生五首》詩引說,步騧先生仙逝于順消費品七年庚寅(1650年仲夏)六月初二(630)已時(上午9-11點)卒。而陸同喧《哭季子尾先生五首》哭祭于1651年仲夏(農曆二月),心情無比沉痛。昔日那個夏天,我讀書于無為(濡湏)西山。報喪的消息一到,就立即設靈位,為先生擬寫祭祀小文(詩文),邊寫邊傷心流淚,哽咽不能成聲,因何緣故如此真切細緻地為步騧先生作詩。從那以後,遷移到江村居住,偶爾讀到譚友夏哭吊文友詩《冬卯仲冬拜伯敬墓旋過其五弟居易家》,因追思古今詩歌文人得遇良師益友,都是一段飲吟酬和、縱情抒臆的淋漓盡致情形。想凝聚此古代文友相寄的真摯情懷,一一落筆於祭吊尾孫先生的下詩中。捨下無法表達此刻的悲痛心情,何況生死與共、休戚相關的朋友啊!步騧先生與家父陸品時常詩詞對和,平素情誼深厚。自從家父與步騧先生同為諸生時,步騧先生就開始垂拂、紛披散亂。一日不見步騧先生的音容笑貌,如隔千秋日月啊!雖然是從步騧公後代交往中,從旁邊聞聽並與先生交往的,又乍能說是偶然相知呢?心情無比沉痛啊!我知曉先生的生平事蹟,但又不至於能夠完全確定瞭解先生的內心情懷。借著今夜燭臺微弱的光線,賦寫出先生的高逸風韻。今夜纏綿悱惻於花前月下,與仙去的先生寄酒當歌。杯酒見底之余,則先生的在天之靈得以撫慰喧侄靈魂,而喧侄又哪裡去撫慰先生的靈魂呢?我只是想抒發想聚合對先生寄託哀思的情懷,或許只是類似那些漠不相知的人弔唁先生時的寄託哀思而已?因此寫下了此祭吊詩文,姑且勉強能讓古今詩歌文人因此而得知我的良苦所衷,也為此讓人們得知我及良師益友步騧先生。因此詩寫時愈發傷悲落淚,哽咽不能自已。於是書寫此文惟貽贈其子三兄弟,為告慰步騧先生靈柩。

    詩其一:茫茫人世間,經歷無窮無盡的苦難,分辨不清自身的前生後世、過去與將來,而前輩詩人的詩作中,卻惟能保存內心的喜怒哀樂。誦讀古代文人的詩歌佳作,飲吟高歌,縱情歡唱,內心的襟懷能夠容納天地之寬。開懷暢飲,放浪形骸,無視身邊人的存在。石蔓卿從凡間死後,有故人恍惚夢中相見,說已成為芙蓉城主之鬼仙。步騧先生與詩歌文字結為業緣之人,具有文學性靈之慧根,經常禪悟出道教與佛教的文心妙理。離步騧先生仙逝已分別一年,卻曾經在夢中與先生屢次相見。小院園圃中花草已經凋謝,臺階石壁上已經新生成碧綠的青苔。”

    其二:回憶昔日與步騧先生交往密切,經常一同沿著小路走向深處的水邊岩石垂釣,我們之間的友情一直非常深厚。步騧老先生歸隱在濡北外長江支流的黃雒河邊楓林祖山邊,我的居處與先生草堂沿著江岸相隔十裡路程。先生草堂與江堤之間相隔著一片楓林祖地。我與先生一起經常勞煩船夫張帆遠航,且作為長江沿岸一路遊歷景致。經常從清晨一直遊歷到傍晚的相伴情形。我們之間從來不介意過多的繁文縟節,彼此間相互關心照應。天下之大,處處青山,哪一處青山綠水沒留下隱士文人交流的友情。到頭來生出花白的頭髮,悵然若失,尋覓知音。就像善鼓琴伯牙與善聽琴鐘子期那樣,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高山流水覓知音。依依不捨,無盡思念,為招喚步騧先生亡魂而賦說,就像屈原對楚懷王依依不捨不情,而為招楚懷王亡魂所作《招魂賦》,任憑春季天陰時的空中陰氣彌漫,又豈能尋找到先生的靈魂再現。

    其三:步騧夫子長期靜寂孤獨,黯然自守。平時怠散閒適,懶懶洋洋;明明穆穆,君子之態。卓犖超倫於詩歌詞壇,集堪千古,影響與期望著後代子孫。拜名門禪師參學問道,深得師門真傳,成為造詣高深的禪林入室弟子。而讓我輩作為詩歌界的登堂入室弟子,在步騧夫子造詣高深的詩歌境界水平面前,愧對教益良師的苦心栽培。不料在崎嶇曲折的求仕途中 ,屢次三番遭受挫折,極其的悲憤愁怨。到頭來竟然焚香參憚,潛心修佛,在向開堂講道、傳授道法的禪宗師傅敬獻一炷香中,憚悟佛道的至高心法。在睡夢中呼喊起步騧夫子,而突然從上驚醒坐起,卻發現步騧夫子早已驚出 我們逝去。如此深夜時分,何不打開近旁桌案前燈檯,吟詠誦讀步騧夫子生前所作的詩詞,作為對步騧夫子的敬仰思念。

    其四:步騧夫子每日飲酒賦詩,在靜修佛法中潛心悟道。由草木的茂盛與枯萎中,參悟出人世的盛衰與窮達。在鄉野的家中閒居,就像一個寄居世外的隱士旅客,滯留在回歸的航船。夢中的錦繡溪流、沼澤水鄉的人們,到底在什麼地方才能尋覓到?憂愁幽暗的天空雲色之中,只看到這片江北濡湏地面上的一方水澤之鄉。希望消除扼殺自己生活在人世間的凡塵欲望,卻牽連到凡塵俗人的禁錮忌諱。只能憐惜自己的詩歌才華,而施展埋沒於民間地下,大約只能流傳于偏僻荒野之地。在誦讀步騧夫子憂鬱憤慨的詩歌中,讀出了步騧夫子不能實現志向的悲天憫人的鬱結怨,即哀歎時世的艱難,憐惜人們的痛苦。寒冷雨夜的窗口燈前,整理出對步騧夫子的思念頭緒,抒寫步騧夫子的祭祀挽詩。

    其五:二十年前一見如故,意氣極其相投,只恨相見得太晚,平生不虛此行。我在家鄉拜步騧夫子為師,可以從此究竟要到哪裡向步騧夫子師禮相待呢?步騧夫子站在田園、原野水邊向陽高地上,目光炯炯,精神健旺,老而強健,但卻不能像隆居隆中諸葛孔明等到救主,只能在隱憂村野中漸漸老去。始終渴望等候朝廷任用的情懷,只能把抒發情懷的詩詞書稿保藏在書箱裡,方能像才思俊逸、文筆優美的名聞天下的詩仙李白一樣,在醉酒行吟的狀態中妙筆生花,頓開茅塞,立即衝破古今約定俗成的陳規陋俗,集堪千古,談古說今。夕陽散放著燦爛的餘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