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页(22)
小学大门的方位是坐北朝南,紧靠大门的右边即西边,就是老城中心菜市场。紧靠菜市场的右边即西边的那条通往米公祠并宝晋斋、老图书馆的巷,三页不知道是否叫米市街。如果是米市的话,顾名其义,巷道两边充满着米坊、米行的门面。当然也完成是米行的门面,只可能集中比较多而已,而旧时可能有“灯红酒绿”场面。这些场面,三教九流,五色人等,往来于其间,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三页后来读史,从史志的字里行间,分析出了人间活动场所的类型。因为从史志来说,有些东西可以写,有些东西不能写,最起码用如今的话来,“反三俗”的不能写。正因为如此,这里是最好的地下工作站的隐秘事业场所。很多接头送信,以至找富商及权势人来搭救人,就可能出于此地社会活动场所。三页联想起后来那个锦绣溪与黉宫之间的澄瀛街。也就是说,历史的轮回,历史又重新回到了原点,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应该说,米市那个街是老城比较古老的街道,虽没有小东门街下前新街、后新街的古老,但随着历史的演变,米市街已然成了老城的中心区,其间巷道宅院,也是星罗棋布、纵横交错。那里面的住户,也是乌七八糟。做什么生意的都有。三页有一天被小伙伴带到里面玩。其中有家同校的弟兄四个,后来混社会,四个都抓进去了,那个地方叫白湖农场。三页不知道白湖农场到底在那里?直到几十后读《州志》才知道,那个地方是无为与庐江搭界的地方。据说那里受劳动改造,有工厂与农场进行劳动管理。当然里面也是江湖,后进都要进贡先进的,也得听老大,试想一下,是江湖都要潜规则,那电视里所夸张的情形,谁又知道是真是假,是梦是幻。农场周围有濠沟,就如老城的护城濠一样。为了防止逃跑,自然水特别深。上面还是探照灯巡夜,有两人跳濠沟逃跑,结果淹死了一个。巡夜的看管人员说:“怪不得前一阵子看到有两影子在光下往水里一闪。”结果那个跳水逃掉的一个,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到老城,结果正好被来城里办事的指导员碰见,于是指导员又把他领回去了。这说明,兄弟之间得有个好榜样,否则有一个坏了,其他的也带坏了。当时在校内,老师们总说,要远离那家小伢子,不然被他带到社会上搞坏了。也有老师在课堂严厉批评坏头子,别一粒老鼠屎带坏一锅粥。所谓“跟好学好,跟坏学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时有个最流行的印度电影《流浪者》或《大蓬车》,里面好像有一句经典台词:“警察的儿子是警察,小偷的儿子是小偷。”的确如是,三页后来所见,往往家里有一个考上大学,后面几个一个接一个地考上大学。跟帮带,好榜样。像米市街一家弟兄四个都被抓起来,的确是好,好一窝,坏,坏一窝。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就比如三页后来喜欢写博客文章,久而久之,小伢子也被传染上爱好,高中时期写了大量的散文,结果后来上大学,三页把他们收集起来,并打印成厚厚的一本书。又比如,三页因为搞体育没考上大学,吃一堑,长一智。小伢在校期间想三页教他打篮球,三页打死不教,果然后来上大学,他打篮球不行,就打羽毛球,打得不错,获得不少奖,并加进去了学分,一举两得。再说那个兄弟四个被抓起来的老大,把玻璃灯罩的后座打开,让三页他们用手碰,结果个个都电击,个个吃了闷头亏。果然不是好货,是个锈头坏的坏头子。
至于小学边的米公祠与宝晋斋,在三页的眼里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概念的。那个时候的小三页,又怎么知道米公是干什么?就是米公池的“杏花泉”也不知是什么来历。直到工作后,慢慢才知道他们的来历。米公,自然是宋代四大书法家的那个米芾,宝晋斋,自然是米芾的书斋,里面有米公收藏的晋代的书法碑帖。至于杏花泉,那古代顾浩县令所掘。至于宝晋斋后面老图书馆门前的怪石,据说是米公参拜的石公。米公做官做得好好的,为什么不个不拜,那个不拜,却偏偏喜欢拜石头。莫非米公天生爱石,视石公为朋友。就如三页天生爱雪梅,视其为情人。在米公祠与小学后面教师宿舍区之间,就是工人俱乐部并工人文化宫剧场。工人俱乐部里有带有四面看台的灯光篮球场,每到周末,都有一场职工篮球赛。那些篮球明星家喻户晓,得到所有人的推崇。几乎每场比赛都是客满,人山人海,加油声此起彼伏、山呼海啸,最如现今云南“村BA”。三页经常提前抢个座位,结果次次被成年人赶走,“你个小伢让我们坐”。人小势弱,不得不让,不让不行。有一次,三页父亲发现人不家里上自习,就找到球场,硬是没好气把小三页说一顿,领回去了。工人俱乐部有文化宫,里面有围横、象棋、乒乓球场所。人满为患。遇有大型围棋象棋比赛,就在对面文化宫大剧院大屏幕后下,大屏幕上实况播放。遇有文艺会演、庐剧表演,下面观众人满为患,一票难求。三页有个邻班同学是庐剧团子弟,结果经常跟他后面混进剧场看表演。当时无为不仅有庐剧团,还有杂技团,三页中学时,看到某班元旦文艺晚会上,有庐剧团子女翻筋头、竖蜻蜓子玩杂技表演。三页羡慕的不得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