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吃开口饭”

(2023-08-12 08:25:54)
说“吃开口饭”
    现在自媒体的聊天节目,是那么的令我着迷,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如《天坛马哥》、《圆桌派》、《北美崔哥》、《李敖有话说》、《孔和尚有话说》等。尤其是《圆桌派》,已经播了很多季,如今更新到《圆桌什锦派》,虽然是收费节目,但我觉得很值得。我是一个没有什么睡眠的人,既便说是睡,也不是真睡,似睡非睡。我是从小到大不睡午觉的人,觉得最惬意的事,就是中午休息时,仰坐在办公桌靠背椅上,双脚架在桌沿上,打开电脑,收看《圆桌什锦派》,我认为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听各种专家,三四个人围在圆桌旁,针对某一个话题,而命题“作文”,通过举例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论证自己观点吧。我想,《圆桌派》的创意,可能来源于古人的围炉而坐,促膝而谈。由此联想到晋代王羲与一派文友们,曲酒流觞,兰亭雅集。换在如今,像《圆桌派》就是类似这样的雅集。于我同学而言,我最想倾听李江的侃侃而谈,学业精神之命题“作文”,我认为这就是现如今我最好的享受。听各方面的专家聊天,是最好的选择,同一个观点,他们会通过自己的专业,不同的视觉,换位的思考,专业的辩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俗一点来讲:就是奇葩人奇葩说。雅一点的讲,就专家的观点,学术的思考。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令人眼前一亮,却又叹为观止。听他们聊天,会拓宽你的视野,心甘情愿的接受,无缘无故的感染。推心置腹地认同、无怨无悔地推崇。说起聊天,记得小时候,中午吃过饭就背着布书包到杏花泉上学,经过鞍子巷尽头就是菜市场,里面有人听说书,都是退休的老头子们在听。就躲在后面的某个角落旁听。说书人没说正书前,就是和听书的老头子们聊天,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小时候上杏小,过鞍子巷到中心菜市场,中午菜市场内有说大教书,那个坐在高板凳上,眼睛闭着说唱,声音沙哑,伴奏着一手打鼓敲节奏,陶醉自己的世界里,就像个瞎子,根本看不到我的存在感!(后来上课到《柳敬亭传》,我觉得有些近乎)后来又来了襄安说鼓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抢了“瞎子”不少生意。于是瞎子与听书的扯淡的闲白中,尖酸刻薄地旁敲侧击,极富有攻击性,“文人相轻”呢!显得度量小了点,文人境界还是有所上升的空间。不过本乡本土的我,还是喜欢“瞎子”尖酸刻薄的反讽味,况且鲁迅,我心中的文学偶像,也乃是反讽的鼻祖,冷嘲热讽的祖师爷啊!
    说书人有样本事,什么天下事,到他嘴里一说,都能让人产生共鸣,而且心甘情愿的接受,甚至于推崇倍至,这可能就是跑江湖的人能凭嘴吃饭的本领?这有点类似于郭德纲说评书前与听众互动的场面。犹记得年轻当水手时,曾经老上海的老巷子里听老先生说书,老先生在台上聊得有斤有两,下面听书的人听得有滋有味。不知道几年后退休了,还能不能找到听人聊天的地方。总觉得网上说书的,与小时候鞍子巷菜市场说书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味,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我还是倾向于听小时候那个菜市场说书人说的书。说起说书,印像最深的是初中课文《柳敬亭说书》和《明湖居说书》。柳敬亭于民间说书,而柳敬亭跌宕起伏的兵旅人生,无缝衔接在铿锵跌宕的说书气韵里。听有学术研究精神的人聊天,一定能听出不一样的自我,甚至于独僻蹊径之我行我素,其品味的质感,其格调的高雅,是不可以复制的。由古人的雅集,联想到今人的雅集,都有个共同性,就是桥归桥,路归桥,天上飞的和地上走的,又怎么能勾肩搭背地走到一条道上来呢?走码三观要合,否则就是道不同不相于谋的事了。这个世上,寻求质感的人,没有人不崇尚艺术的品味的。喜欢聊天的人,也一定是崇尚有质感的聊天。
    相声行业里,还有一门手艺叫砸挂,文学行里,也有一门手艺叫自嘲,自嘲自己也属于拿自个来砸挂吧。李白砸天砸地,那是仙人,卢梭自嘲自己为凡俗,于是砸挂自己而《忓悔录》。巴金自嘲自己,于是砸挂自己而《随想录》。有一种美叫赫本,在于掩饰自己的素颜,而凌驾于屏幕形像的雍容与高贵,冠其名曰“女神”。何谓“女神”,是因为神不知,鬼不觉,摸不着,虚无缥缈,恍然若梦,只能潜意识,不可言喻会。于是乎,陈思王魂牵梦萦之游园惊梦,凌波微步之洛神梦赋,有一种美叫做无法比拟之不可言说。西方赫本古典之美,就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古典教堂,而东方文波之涟漪,似乎苏杭西湖之西施流韵,新安河岸之古村笠女,戴望舒笔下之徽州雨巷,舒婷裙袂之朦胧诗韵。要不文波余光之红楼石头村,雨村余眸之栅栏钗结,还有一种美叫赫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流离乎琉璃失所,附体乎灵魂摆渡。心安理得之噫唏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体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