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蔚县古堡(二)

(2017-03-01 18:02:09)
分类: 杂文

      2017,开年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蔚县。本来这个第一并不属于这里,皆因北京的雾霾实在坑人,所有出京高速除了最北面的京藏其余全部封闭,最短的也在一天以上。因而这个第一的“殊荣”也就不得不落在蔚县的头上了。

(详见:http://baa.bitauto.com/drive/youji-10325387.html)

    其实,蔚县也确是我很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遍地是古堡、古村、古寺庙和壁画,只要稍一用心,就可以毫不费力的至少找到其中的一项。而还有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当地的民俗,因为每年的春节和正月十五在蔚县的乡村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舞狮、旱船、龙灯、小车会这些社火中常见的场景之外,“打树花”也是相当的有名。不过,以上这些都不是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因为在蔚县的上苏庄堡还有个与打树花齐名的表演,而且只有每年的正月晚上才能见到,那就是“拜灯山”,这次的正月十五的出行也主要也是为它而来。


 

     正月十五这天,在与同行的辆车汇合之后,三车八人,沿着京藏高速前行。由于拜灯山是在晚上进行,所以正好白天去逛逛古堡和寺庙。从化稍营出高速,再沿着109国道向南,开始白天的扫堡之旅。

    北水泉堡不久前已经到过,因此本不在计划之列,由于同行的诸位在山下见到此堡的外观还算宏大,于是非要近前一观,结果进得里面当然是大失所望。结论如下:此堡只能远观,不必入内。

    继续前行去杨庄堡。杨庄堡是计划到达的第一个古堡。位于蔚县城北,北水泉镇东南4公里处,在四十里坡的深处,需沿着山道盘旋8公里,才能到达。

 

9:45抵达杨庄堡。杨庄堡建于明嘉靖年间,由南北两个堡子组成。这是南堡的北门—品子堡

 

南堡北门内侧,门额上的字迹已经被人毁掉了。

 


 

南堡堡门内顶的八卦图

 

北堡的南门。

 


 

北堡南门内与一座小庙正对。

 

庙内墙壁上的壁画,透过被涂抹的痕迹,判断大概是清代遗留

 

北堡南门的西侧,又是一座庙宇的遗址。

 

北堡西门

 


 

村口的一座古庙,经过简单的修缮。忘记了名字。

 

因为是正月十五,正赶上村里的民俗表演,都集中到这座庙里

 


 


 


 

庙内的住持在向大家祝福

 

    能够在偏僻的乡村见到充满泥土气息的民俗表演,和比起在城里举办的庙会的演出,所处的环境不同,感受也就肯定不会一样了。

 

     11点多来到了西大坪堡,这个堡以前也来过。这是一个明代洪武年间的军堡,200多年间一直有明军驻扎。这座古寨还包括在堡东面的庙宇和戏台,戏台对面还有三圣殿。

 

南面圆形的拱门。由此进入军堡里面

 

    堡墙用黄胶泥夯土而成,如今里面也是一片空旷,西北面的墙体被打开一个大豁口。现在这里已被很多旅游团体列为的一个旅游景点。

 

    12:20又来到了离此不远的羊圈堡。羊圈堡也是具有近600年的明代古堡。建在土崖上面,从南面沟底仰望遗存的墙体很是威武。

 

远处的雪山

 

本以为这也是一座庙,恰好遇见一位当地的老人,告诉我们,这里是一座住宅。

 

老者告诉我们,房顶大梁上八卦的图案以及里面写的字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象“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又有“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而且字体的方向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在这里只见到了乾和兑。

 

堡墙外封冻的安定河,是桑干河的支流。

 

    在堡的北面,有隆善寺,隆善寺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当时只有两座殿堂(大雄宝殿利菩萨殿),光绪十年重修了此两座大殿外,又新建了东西两座殿堂历时一年,光绪十一年完工。

 

心密祖师塔

 

     祁家皂堡在羊圈堡的西南,明成化年间建村,因祁姓主居,且曾为屯兵之地,故名。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堡、皂、曈,据说都是屯兵之地(未能查实),想应该是建制级别不同。

 

远眺祁家皂堡,被一圈深沟环绕。最深处有数十米。从地理位置和规模来看应是个军堡。

离开祁家皂堡,已经是一点多了。接着奔向下一站—浮图堡

 

    下午两点半,先到了浮图堡南面半山坡的寺院—玉泉寺。在路边首先见到了这块长城文保碑。原来这里还有金长城的遗迹呢。只是事先并不清楚而且时间也怕来不及,就没在寻找。

 


 

    龙泉寺是一座历史很久远的寺院,据史料记载,唐代就有僧侣居住于此,耕地,坐禅,念经,香火甚旺。至到"文革"时才离去。从此见证过蔚萝川兴衰的"玉泉寺"才一蹶不振。

   这座破旧不堪的玉泉寺,曾走出两位大人物:一名曰魏象枢,一名曰李周望。魏象枢,官至刑部尚书,清朝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多次上书朝廷改革朝政,成为一代名臣。李周望,官至礼部尚书,礼学家,有《太学进士题名碑录》和诗文集《六槐堂集》行世。李曾学于魏,二人都曾躲到玉泉寺,发奋学习,对当时蔚州的学风影响很大,逸事广为流传,使玉泉寺名噪一时。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听说此事,念魏一生清廉,治学有方,赐石墨两块,镶于玉泉寺。


 

    从山上下来就到了浮图堡。浮图堡建于元末,因村西三清观内的宝塔(塔即浮图,早已不见)而得名。堡内有南北两个堡子,两堡之间共用一道堡墙,是蔚县惟一的一座堡连堡。没个堡都开东西两个堡门,是个较为奇特的连心堡。堡内有南北堡门、戏楼。

上图是北堡的东门

 

东门内侧

 

    北堡门,楼顶已经残破,据了解,这是去年12月的大雪压塌了缘故。与所见过的过街楼不同,楼梯藏在右侧的耳房中,从里面直达二楼,可以遮蔽风雨。

 

内藏楼梯直达上面

 

檐木的图案还是非常清晰。鲜艳的蓝底装饰因为清代后期

 


 

北堡西门

 

南堡的西门

 

南堡东门内侧。六座堡门,目前只剩下5个。其中北堡的北门上半部已经损毁。

 

    离开浮图堡来到了邢家庄堡。这个堡以前也造访过,这次也是顺便来看看。邢家庄堡建于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1年),位于蔚县城南宋家庄镇西南5公里处。

 

    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地,而影视剧的拍摄也给古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过去这里的人们由于缺乏对古迹保护意识,对于每次拍片的剧组非常欢迎,认为给村里带来了收入。而现在随着国家对古迹保护意识的不断宣传和重视,这里的人们的觉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堡门的古井旁边,有位老人在回答我们的询问,这个古今井还有没有水的时候,老人的回答让人深思:想让它有就能有。


    离开邢家庄堡,回蔚县吃晚饭,为晚上观看上苏庄的拜灯山表演做准备。上苏庄堡在元旦期间已经来过了。详见(http://baa.bitauto.com/drive/youji-10325387.html)

    吃过晚饭启程赶往上苏庄,七点半开始表演,此时六点半刚过,而这里距离上苏庄也就20分钟的车程,所以并不着急。可是快到村口该下坡的时候,前面开始堵车了。心说不好,就这样磨磨蹭蹭的下了坡,走了不到500米,就再也动不了了。于是把车放在路边开始徒步进村。越往里走人越多,等到了表演的院落里,表演早就开始了。人海中哪里还有拍照片的地方。只好赶紧找个高处欣赏一眼吧。

    拜灯山是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蔚县盛行的一种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有将近500年的历史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举行。全村人聚集在火神庙前拜灯山祭祀火神。拜灯山活动的基本内容由点灯山、拜灯山、耍社火等三大部分。

    虽然到达晚些,但最精彩的过程好在没有错过。只见一名男童扮为“灯官”,妆扮成县令模样,坐在由四名“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四周有村里戏班的演员粉墨浓妆伴其左右,在社火队伍中,由一名翻穿皮袄的“老王八”(后得知)和一名勾眉画脸的“老妈子”扮演的丑角引领,从堡门外进堡,率村民及观光者一路敲锣打鼓到灯山楼前祭拜。人流随着社火的队伍不断向前涌动。

    按照后来从资料上见到内容应该是:"来到灯楼前,设案、敬供、烧香、叩礼、祭拜火神。只听有人用本地的乡音连着吆喝三声:“拜灯喽——!”灯官领头叩首拜祭,以最为虔诚的态度祈求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国泰民安。聚到灯山楼前的人们,没人说话,全都在一种庄重又严肃的气氛中站立默默等待。以灯官为首的一行人等拜祭灯山后,要从原路返回”而实际上从始至终一直是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说的什么,谁说的根本就听不见。不过整个过程倒是和书上的描述基本吻合。

    等回到广场中央,后面的社火表演时间并不长,此刻,站在高处身体有些僵硬了,于是下来准备返回。被裹在人流之中,不知怎么就被卷出了大门。


     此次是专为拜灯山的表演而来,尽管开始没能欣赏到,但大部分过程还是没有错过。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只能期待明年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道这个拜灯山的祭祀仪式还能延续多久。先前蔚县一带不少村庄都有这种风俗,但延续至今的只有宋家庄镇的上苏庄村了。

    正月十五的蔚县古堡之行,随着“拜灯山”的完成也就结束了。蔚县,这座古堡遍地的明代古城,拥有着深厚塞上文化的神奇之地,依然令我向往和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