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历史名人遗迹(二)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 |
http://s10/mw690/0016H8ifty6RTWvbPz9e7&690
隆德县城的前身为宋代笼竿城。笼竿城史书又称笼干城、陇干城,是北宋时在六盘山西麓营造的一座重要军事重地。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九月,泾原路都钤辖曹玮上书朝廷,请于陇山外陇干川筑笼竿城。曹玮,字宝臣,北宋开国名将鲁国公曹彬三子,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春秋三传》,于《左传》尤深。时夏州李继迁反叛,大宋诸将数伐无功,太宗皇帝一日临朝,问曹彬谁人可为平叛将军,曹彬推荐了自己的儿子曹玮。太宗立即召见了曹玮,以其担任的西头供奉官、閤门袛候官阶充任渭州知州,曹玮时年方十九岁。真宗皇帝即位后,曹玮改任内殿崇班、渭州知州。曹玮治军严明,赏罚立决,犯令者无所逃避。且善用计谋,周知敌人动静,举措如老将。
西夏李继迁死后,曹玮上奏朝廷,希望能乘此机会灭亡西夏,但西夏李德明非常狡猾,假意卑躬屈膝讨好宋朝。真宗受到蒙蔽,迟迟不让宋军出征,结果丧失了大好机会,最后酿成李元昊叛乱的惨剧。当时不少当地部落企图归顺宋朝,但不少宋将怕得罪西夏李德明,不敢接纳。曹玮力排众议,果断出兵,接纳归降,李德明慑于曹玮威名,却也不敢前来挑衅。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春,曹玮审时度势,决定对大宋西域吐蕃部族用兵。他与钤辖秦翰率军征讨陇山以西蕃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拔臧于平凉。于是,陇山诸族一时皆来献地,六盘山西地落入宋军控制之中。
作为将门虎子,曹玮深得父亲曹彬的军事真传,具备了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面对大好形势,曹玮认为,如果朝廷不在六盘山下陇干川驻防,保持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陇山蕃族迟早会发生反复,脱离大宋管制。
大中祥符四年秋九月十四日,曹玮经过深思熟虑,立即向朝廷上书,直言“今陇山外有弃地,号陇干川,坦为兵冲,曾无捍蔽。今熟户蕃部以闲田输官,请于要害地,募兵以居。”“异时秦、渭有警,此必争之地也。”
宋真宗赵恒接受了曹玮的建议,诏令曹玮全权督办筑城事宜。
经过数年艰苦营造,笼竿城终于筑造而成。陇干城周长九里,墙高五丈余,池深二丈五尺。夯土细密,坚固无比。城墙每间隔二十丈左右筑有马面敌台一座,不超过一箭之遥,使攻城者难以接近。陇干城的建成,标志着宋军完成了对陇山西区的占领和控制。
此后,宋军不断修建,完善了笼竿城防御设施。天禧元年(1017年)四月,泾源路驻泊钦辖郝荣掘挖笼竿城城壕。陇干城全面建成后,宋军招募马步军及蕃军上万人驻守。在以后的岁月里,宋军以笼竿城为依托,在天禧元年修筑羊牧隆城,设隆德寨;同年还设置静边寨。天圣元年设置德胜寨,后又陆续设置通边寨、怀远寨、治平寨等,全面完成了对陇山以西地区的有效管治。
宝元二年(1039年),夏军数万人南下,进扰宋境,新筑的陇干城,成为夏军进攻的重点。陇干城守将刘谦济,带领全城军民,依城固守,击退了夏军进攻,后又大败夏军于黑松林,夏人败退。陇干城首次经受了战火的考验.
庆历元年(1041年),夏军十万余人再次南下,在好水川设伏,围歼宋主将任福率领的三万宋军。宋军大败,部分溃兵退入笼竿城。夏兵知陇干城城防坚固,放弃攻城,迅速撤回天都山大本营。
鉴于陇干城的特殊地位,为加强陇山西路防御,确保西疆安定,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皇帝赵祯接受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泾原安抚使王尧臣等人议奏,以笼竿城为治所,设置德顺军,属渭州,隶秦凤路,初辖一县四寨,后又增辖一县一城六寨。增调驻防马步军五万人,形成了一个以德顺军笼竿城为中心,范围遍及陇山以西大部分地区的大型战防体系。
http://s10/mw690/0016H8ifty6RTG5uMWd39&690
http://s3/mw690/0016H8ifty6RTGB1JWW42&690
http://s2/mw690/0016H8ifty6RTH6HaYVd1&690